案例1——道理我都懂, 可是…
爸爸看到淘淘放學回到家裡悶悶不樂, 就詢問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情。 淘淘猶豫了一下後, 告訴爸爸自己在班裡和同桌發生了矛盾, 一時沒有忍住推了同桌一把, 將同桌摔倒在地上哭了起來。 爸爸聽後立即吧啦吧啦的說了起來:從同學之間應該相親相愛到同桌被摔一定會很委屈明天淘淘應該去主動道歉;從男孩子應該學會遇事淡定沉穩到為人處事小不忍則亂大謀……爸爸自認為和孩子溝通良好, 因為自己很耐心的給孩子講了很多道理, 孩子也一直在聽。 但是我們回過頭來看淘淘,
Advertisiment
這個案例中, 淘淘爸爸真的與孩子進行了有效溝通嗎?其實, 溝通本是兩個人的事情, 力求在相互交流中最終達成觀點的統一。 可是淘淘的爸爸只是一個人滔滔不絕長篇大論, 完全忽略和淘淘的交流, 無視淘淘的想法, 不知不覺中, 從溝通變成了說教。 長此以往, 孩子很有可能再也不會有和爸爸講述自己身邊發生事情的欲望了。
曾經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 一群科學家發明了一個名為“ELIZA”的程式, 這個程式的功能是可以與人類聊天, 但是這個程式中機器人與人類的聊天方式僅僅是最單純的方式:重複對方的話。 例如我們對它說:“我今天很開心。
Advertisiment
在親子之間的溝通中亦是如此, 家長更應該學會聆聽, 擅長傾聽。 如果淘淘的爸爸能夠更加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並當孩子講述時, 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回應, 讓孩子知道自己在認真的聽, 積極的想。 同時能夠站在淘淘的角度思考這些問題, 並和他一起分析、討論,
Advertisiment
案例2——媽媽, 請您聽我說
君君放學回家後沒有及時寫作業, 而是興奮地鑽進洗手間悉悉索索的在忙碌著什麼。 君君媽媽問他在做什麼, 君君回答說在做實驗。 君君媽媽繼續詢問做什麼實驗, 君君說他在雜誌上看到一個製作彩虹的方法, 所以想要先試一試。 君君媽媽立即誇獎他愛看書是好孩子, 之後就建議君君先完成作業再做實驗。 君君表示自己很快就做好, 想要實驗結束再寫作業。 君君媽媽沒有同意, 並強調之前都約定好了回家要先寫作業才可以玩。 君君振振有詞的辯解說自己不是玩,
Advertisiment
君君的媽媽從形式上看, 確實與孩子進行了溝通, 但是, 當君君沒有按照媽媽的建議去做時, 媽媽就忘記了溝通的真正目的, 用強硬的方式讓孩子服從自己。 結果, 看似在溝通中媽媽取得了勝利, 但是君君真的回到房間就像媽媽期待的那樣, 立即寫作業了嗎?也許孩子非但沒有寫作業, 還會情緒失落, 甚至會否定自己。 其實, 對於孩子來講能夠全神貫注的做好一件事情是非常值得表揚的。
Advertisiment
他有足夠的興趣, 亦會產生強烈的動機, 才能從中獲得學習。 如果君君的媽媽在孩子沒有按照約定而付出行為時, 及時調整好自己的情緒, 客觀地看到孩子破壞約定的背後原因, 理解孩子當時迫切的好奇心, 坐下來與孩子商量當下我們還可以怎樣做, 也許孩子能夠重新判斷事情的優先順序。 但也許孩子仍然無法放棄求知的欲望, 堅持要做完實驗再寫作業, 那麼我們不妨給予孩子一個機會, 讓他們自由地探索未知世界。 我們也可以暫時放下規則, 拋開社會行為規範, 陪伴孩子一起體驗這個美好的過程。 孩子終歸會長大, 會有自己的判斷及行為標準, 與其培養一個恪守成規, 不易變通的孩子, 不如適當給予他們適當的權利及自由, 讓他們的生命得到充分的綻放。
聰明,睿智的父母也許應該懂得,溝通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親子關係變得融洽,也許要從改變自己的溝通方式開始。
父母的溝通方式來源於原生家庭,雖無對錯之分,但顯然,原始的溝通方式已經跟不上現代兒童發展的腳步。而我們只需稍稍做一些努力,便有可能將這些溝通方式得以優化,變強硬為柔和,變直接為婉轉,變命令為平等,變斥責為理解。這時,家長會發現,親子溝通並不難,養兒育女其樂融融。
讓他們的生命得到充分的綻放。聰明,睿智的父母也許應該懂得,溝通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親子關係變得融洽,也許要從改變自己的溝通方式開始。
父母的溝通方式來源於原生家庭,雖無對錯之分,但顯然,原始的溝通方式已經跟不上現代兒童發展的腳步。而我們只需稍稍做一些努力,便有可能將這些溝通方式得以優化,變強硬為柔和,變直接為婉轉,變命令為平等,變斥責為理解。這時,家長會發現,親子溝通並不難,養兒育女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