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的教育不必趕潮流, 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混齡教育通常是指打破年齡界限, 讓不同年齡的孩子通過混合的組織方式放在同一個班級。 理想狀態好比在一個近似家庭的生活環境中, 像兄弟姐妹般一起遊戲、生活和學習。
不知道是因為現在生育率低下, 孩子越來越少, 還是因為跟風。 臺灣的幼稚園近年來風行混齡教學。 但究竟混齡教學有好處, 還是壞處呢?其實過去的研究, 支持、反對的證據都有。 只是在臺灣, 大家都只接觸到了混齡教學的好。 比如:
提供不同年齡孩子的交往環境
年齡大的幼兒充分展示了自我,
Advertisiment
可以加強獨生子女孩子的性格完善
混齡班的活動為獨生子女創造了一種類似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機會。
彌補了獨生子女缺乏異齡兒童交往環境的缺陷,
如自私、任性、依賴性強、獨立性差、交往能力低等
有利小齡孩子語言發展
讓年齡較大的,
口語表述能力較強,
辭彙量較多的孩子影響年齡較小的孩子,
讓其相互促進,
確實對幼兒語言發展有重要作用
有利思維能力發展
由於年齡的差異性,
在各種教育活動中,
年齡小、能力低的幼兒總是能通過觀察、模仿年齡大、能力較強的幼兒從而學習、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
不過,
Advertisiment
一、樣本數較小;
二、沒有採用較客觀的指標來評估孩子的發展;
三、混齡班的組成和其他班級的組成有諸多的差異。
因為存在上述的問題, 新研究針對了美國國家層級的資料去做分析, 這當中結合了FACE (family and child experience survey) 2009及美國為弱勢族群所開辦的Head Start計畫所搜集的資料[1]。
他們主要關切混齡班級(3歲、4歲以上孩童的組成)對於3歲孩童及4歲以上孩童在語文、數學、問題行為、社交能力上的影響。
語文、數學的能力主要都是從標準化量表中篩檢所得到的資料;問題行為、社交能力的部分, 則是從量表中挑選題目, 由授課老師來做評估。
在排除孩童一開始的差異性所得到的結果發現:
若班級的組成中, 有越高比例的3歲孩童,
Advertisiment
不論班級的組成, 3歲孩童在各面相的能力表現其實沒有差異
對原本能力越好的4歲孩童, 班級組成的影響越顯著
教育不能趕潮流
這樣的結果看起來要說:混齡教育有害無益、正常分班對優秀的孩童有害。 但在下這樣的結論前, 必須要注意幾件事情:
此研究的物件主要是較弱勢的家庭, 他們的環境特殊性, 可能也會對於研究結果造成影響。
此研究並沒有去探究長期來看, 混齡教育對於孩童的影響。
此研究沒有特別說明, 混齡班的教學型態是否會因為班級的組成而有所調整, 所以無法斷定影響是否真的來自班級組成。
由此可以得知, 教育政策必須要審慎的評估,
Advertisiment
每種教育方式都有其優缺點, 我們實在不用神化某種教育方式, 讓孩子可以適性、自由的發展, 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