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肥胖的標準
孕前肥胖標準可以用身體品質指數(BMI)來衡量, 按照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BMI=公斤/m^2))計算出個人的BMI數值。 以BMI=22為基準, 介於18.5-24間為標準體重;低於18.5為體重過輕;高於24為體重過重;若BMI超過27就算是肥胖。 EX:50kg/(1.60×1.60)=19.53為標準體重。 另外腰圍及體脂肪率也可以用來做評估工具。 如果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 屬於肥胖;若30歲以上男性體脂肪率大於25%、女性體脂肪率大於30%, 即使體重不重、腰圍不大, 也屬於肥胖族群。
孕前肥胖對懷孕的影響
孕前肥胖的婦女很容易導致妊娠上和醫療上的併發症, 比如妊娠性糖尿病、高血壓、子癇前症、靜脈血管栓塞症、靜脈炎、貧血、腎炎、妊娠周數超過四十二周、分娩時宮縮無力發生難產、須剖腹產的機會增多。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孕前肥胖對胎兒的影響
既往研究顯示, 孕前肥胖的婦女比正常體重者更容易發生胎兒出生缺陷, 也會提高胎兒發生巨嬰症、出生後低血糖的風險, 圍產期胎兒死亡率均比一般孕婦顯著增高。
據資料顯示孕前體重超重的女性, 容易發生新陳代謝異常, 導致胚胎的神經系統發育出現畸變, 生神經管畸形兒的幾率是體重正常者的2倍;孕後體重超重的女性, 生神經管畸形兒的幾率是體重正常者的4倍。 在此基礎上其他類型的畸形危險亦有所增加, 例如, 孕前肥胖的婦女胎兒脊柱裂的危險是體重正常組的3倍多, 心臟畸形的危險是對照組的2倍,
Advertisiment
孕前肥胖會引起不孕嗎
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的研究人員卡當斯·明格發現, 卵子周圍為其提供養分的細胞中的一種蛋白質是將肥胖和不孕聯繫起來的關鍵, 肥胖婦女之所以不易懷孕, 是因為她們排出的卵子孕育成為健康胚胎的可能性較小, 女性超重則會影響其排卵期、受孕能力以及胎兒的早期發育, 並且孕前女性如果是內分泌失調引起的肥胖, 容易患多囊卵巢綜合征, 使卵泡不易成熟, 影響正常排卵, 造成不孕。
研究發現, 如果男女雙方都肥胖, 那麼他們等待一年以上才懷孕的幾率要比正常體重的夫婦高三倍。
Advertisiment
男性孕前肥胖的影響
男性超重或肥胖者存在睾丸激素水準低、精子品質差、生育能力下降等現象。 研究顯示肥胖男性與腰圍正常的男性相比, 劣質精子更多, 超出的體重每增加約9千克, 不育的風險就會增加10%。
為什麼肥胖會影響男人的精子數量和品質?一是脂肪組織具有將雄性激素轉變成雌激素的特點, 使男性體內雄性激素減少, 雌激素相對增加, 妨礙精子生成, 影響精子品質。 二是人體正常體溫是37℃左右, 而精子生成的最佳溫度要比正常溫度低2℃。
Advertisiment
根據身體品質指數(BMI)將這些男性分成不同的組別, BMI在20~25之間為正常體重, 25~29為超重, 30及以上為肥胖。 研究結果表明, BMI在20-25的男性擁有較高水準的正常精子, 而超重和肥胖者不僅精液量(精子數量)較少, 而且正常精子數量也不多。 肥胖男性擁有較少精子的幾率在60%以上, 而其帶有異常精子的幾率也在40%以上。 超重者與肥胖男性的情況差不多。其他可能影響精子計數的因素,如吸煙、飲酒、濫用藥物以及年齡等,證實肥胖的確影響精子數量和品質。
孕前肥胖的飲食調節
孕前肥胖者大多缺乏良好的生活習慣,如適量的運動、健康的低糖、低鹽、低油、高纖維膳食等。建議肥胖者最好在懷孕前進行減肥,從飲食及運動方面控制體重到正常BMI數值。
首先,合理安排每日膳食,形成健康、科學的飲食習慣。在膳食營養素平衡的基礎上減少每日攝入的總熱量,減少多餘脂肪形成。原則是低能量,低脂肪,適宜優質蛋白(如魚、雞蛋、豆製品、雞肉、牛奶等)和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所提供熱量的比例分別為60%~65%,15%~20%,25%,以減少脂肪(如肥肉、內臟、蛋黃、堅果、植物油等)為主。定期做好每日主食、蔬菜和水果搭配得當的膳食表,少食多餐,每餐七八分飽即可,不可暴飲暴食,需細嚼慢嚥延長進食時間。儘量挑選高纖維、低脂肪的食物,也可就餐前進食清淡的蔬菜湯增加飽腹感,減少食欲。
其次,要加強運動和鍛煉。運動鍛煉以中、低等強度運動為宜,因為肌體氧耗增加,運動後數小時氧耗量仍比安靜時大,而且比劇烈運動容易堅持,如快步走、慢跑、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跳舞、游泳等。
超重者與肥胖男性的情況差不多。其他可能影響精子計數的因素,如吸煙、飲酒、濫用藥物以及年齡等,證實肥胖的確影響精子數量和品質。孕前肥胖的飲食調節
孕前肥胖者大多缺乏良好的生活習慣,如適量的運動、健康的低糖、低鹽、低油、高纖維膳食等。建議肥胖者最好在懷孕前進行減肥,從飲食及運動方面控制體重到正常BMI數值。
首先,合理安排每日膳食,形成健康、科學的飲食習慣。在膳食營養素平衡的基礎上減少每日攝入的總熱量,減少多餘脂肪形成。原則是低能量,低脂肪,適宜優質蛋白(如魚、雞蛋、豆製品、雞肉、牛奶等)和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所提供熱量的比例分別為60%~65%,15%~20%,25%,以減少脂肪(如肥肉、內臟、蛋黃、堅果、植物油等)為主。定期做好每日主食、蔬菜和水果搭配得當的膳食表,少食多餐,每餐七八分飽即可,不可暴飲暴食,需細嚼慢嚥延長進食時間。儘量挑選高纖維、低脂肪的食物,也可就餐前進食清淡的蔬菜湯增加飽腹感,減少食欲。
其次,要加強運動和鍛煉。運動鍛煉以中、低等強度運動為宜,因為肌體氧耗增加,運動後數小時氧耗量仍比安靜時大,而且比劇烈運動容易堅持,如快步走、慢跑、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跳舞、游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