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兒童疾病>正文

肩胛骨旁膿腫怎么回事?

在左右肩胛骨內側與脊柱交界的區域, 有斜方肌、大小菱形肌, 骶棘肌等背部肌肉, 肌肉間有組織空隙和滑囊, 如果該處受到化膿菌的侵襲, 局部發炎化膿, 就形成肩胛骨旁膿腫, 屬于深部膿腫一種, 臨床上并不多見。
其表現有兩種情況:一類多見于嬰幼兒, 局部以化膿性改變為主, 但由于部位較深, 又隱藏于后背, 局部腫脹開始不明顯, 加上小兒年齡小語言表達困難, 所以早期常漏診。 病兒發熱, 背部側以哭鬧來表示, 查血細胞計數增高。 隨病情進展, 患側肩胛骨內側腫脹, 家長多以背部左右不對稱來診,
Advertisiment
檢查患處有范圍較廣泛壓痛, 患側上肢活動可能受限。 此時做B超, 可發現在斜方肌下方或者深處有炎性病灶區或者膿腫波型, 局部穿刺可能有膿液。 當發現病兒患處皮膚潮紅、腫脹發亮、壓痛明顯, 有波動時, 病情大多數已數后期;穿刺有較多量的膿液。 細菌培養多數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厭氧菌等, B超有典型的膿腔圖形。
另一種多見于年長J乙, 由于滑囊炎繼發感染而致。 初患滑囊炎時, 活動患側上肢感背部疼痛。 肩胛骨內側飽滿, 有時可及邊界不清之腫物, 腫物有輕壓痛, B超顯示有囊腫物波形。 發生繼發感染后, 患處紅腫, 有較敏感的壓痛, 白細胞計數升高, 穿刺有膿液。
無論是嬰幼兒, 還是其他年齡組病兒,
Advertisiment
都可能因膿毒血癥(又稱膿毒癥)而在肩胛骨內側間出現膿腫, 但這只是全身多發膿腫中的一個, 并可由B超和血培養加以證實。
早期診斷肩胛骨旁膿腫很重要, 當嬰幼兒出現發燒和哭鬧時, 應注意檢查孩子的背部, 如果發現兩側肩背部不對稱或者肩胛骨內側有壓痛, 應做B超協助診斷。 診斷確定后, 給予大劑量抗生素, 如西力欣、凱福隆、紅霉素等靜脈點滴2~3天, 一般即能控制感染, 以避免發展成膿腫。 如果已經出現膿腫, 宜首先選擇穿刺抽膿, 并配合使用抗生素, 效果多數較滿意。 若患處已有明顯波動, 或者穿刺膿液稠厚者, 可行切開引流術引流膿液。 屬于膿液血癥者, 最好住院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