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育兒 不該成為考驗父母忍受力的磨難

在孩子的成長歲月裡, 父母一定有過不止一次的抓狂, 甚至盯著眼前的這個“小魔頭”自問:這小傢伙真的是我生出來的嗎?!總有父母提到:受不了我的小孩了!當父母有這類的無助時, 可曾思考過, 背後的成因、以及潛在的因素究竟都有哪些?

當父母說不喜歡自己的孩子時, 這份“討厭”幾乎源于孩子不恰當的行為問題。 家長為此感到失望, 因為他們厭倦了看似無止盡的叫囂和頂撞。

有的時候, 父母會在某個階段忍受不了自己的孩子。 從某種程度而言, 孩子的成長有著自身個性化的過程。 由於親子關係的強烈與重視程度,

Advertisiment
因此某種個性化的體現令相處過程變得緊張。 隨著時間的推移, 對於意志力不穩定, 以及性格不成熟的孩子來說, 甚至有可能導致出現破壞性及暴力行為。

當父母表示對小孩忍無可忍時, 有一點很關鍵, 即父母意識到自己也不好受, 因為血脈相連-孩子是父母生命中的一部分, 並且是最重要的組成。 如果不能忍受自己的孩子, 怎麼做可以令他們的個人行為有效化?

翻轉腳本

專家建議父母們更積極得與自我交流。 這聽起來似乎很簡單, 但是不妨這樣想:在每個人的意識中一直有自我對話的部分存在, 因為始終處於思考狀態。 可是有時候, 想到的方面、心情比較消極, 比如結束一天的工作回家的時候,

Advertisiment
會想:“希望孩子今天乖一點兒, 實在不滿意他的態度”, 或者“受不了女兒喜怒無常的表現了。 ”

有一個事實便是:如果父母回家的途中忍不住總想著這些負面的資訊, 無疑等同於讓自己裝滿了問題。 相較於這種自我困擾, 為什麼不能考慮良性的解決方式呢?

專家建議父母在做孩子工作的時候, 不妨遵循一個規則:在剛剛到家的十分鐘, 給自己一個轉化的時間-無論從公司還是從學校回到家裡, 無論父母還是孩子, 需要一個過渡。 讓自己有時間進行身份的轉化, 然後再進行有效的親子教育。

停止將孩子及自己與別人比較

父母可能認為親戚朋友, 包括認識與不認識的人都在盯著你, 當孩子有不恰當的行為時,

Advertisiment
你們被判斷教育不足。 即使父母有效得引導孩子, 但仍然不代表就沒有問題-因為有時候人們太過較真了。

專家們總是反復提醒父母:避免將自己與旁人比較, 這裡的旁人包括親戚、朋友等等自己家庭之外的人群。 很多時候, 你眼前發生的事情, 往往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 至於內在的真實情感, 無需深究與比較。 對於親子教育亦是如此。 同時避免給孩子傳遞一個扭曲的價值觀。

當孩子有不當行為出現時, 父母不需要覺得萬分丟臉或是認為孩子不如別人。 這就等同于激勵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並不是為了在誰的面前炫耀一樣的道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