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育兒三十六計!教你成為高IQ麻麻~

1、扮弱計——讓孩子當一次“小大人”

孩子的責任感是從小培養的, 如果我們總在孩子面前撐起一把保護的大傘, 孩子會認為父母是不需要他們關心照顧的。 我們不妨偶爾扮一次弱, 向孩子求助, 如逛超市回來讓孩子幫我們拎購物袋等, 你會驚奇地發現孩子變成了懂事“小大人”, 而且非常有責任感!

2、補強計——讓孩子由自卑變自信

美國加州大家哲學博士詹姆斯.多伯林提出了“補強法則”。 當一個人的行為得到滿意的結果時, 這種行為就會重複出現。 因此, 當孩子受到認可時, 他的自信就會被激發出來, 不斷重複令人滿意的行為,

Advertisiment
擺脫自卑, 成為自信上進的好孩子, 所以學會鼓勵孩子很重要!而不一味的去否定孩子。

3、冷淡計——讓孩子有一點自控能力

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 受到家人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 然而這樣的生活卻讓孩子養成了任性的習慣, 這個壞習慣將給孩子未來的生活埋下巨大隱患。 專家建議孩子任性時不妨試試冷處理, 過一定時間後再和孩子溝通, 這會使孩子因得不到注意而自動收斂脾氣, 久而久之養成好習慣!

4、授挫計——給孩子體驗失敗的機會

美國教育家卡樂爾.桑德堡說:“逆境也可以出人才。 而且在逆境中經過挫折和千錘百煉成長起來的孩子才更具生存競爭力。 ”為了增強孩子的耐挫力,

Advertisiment
社會適應能力, 我們不妨有意識地根據孩子的年齡段給孩子創造一些適度合理的挫折, 這種挫折教育對增強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大有好處。

5、引導計——幫孩子跨越厭學的泥潭

孩子厭學怎麼辦?家長要學會細心的觀察和瞭解孩子, 善於發現孩子在生活中對哪些方面感興趣, 發現孩子的優點,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 比如鼓勵他參加興趣小組,參加一些有教育意義的集體活動, 參加比賽或是星期天帶他去博物館看一些展覽等等,引導孩子去學習, 而不是硬性施加給孩子!

6、放手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跑進廚房想要幫忙, 你卻說:“你懂什麼?…”不要什麼都為孩子做好, 家長應當試著放開手讓孩子自主地去做, 第一次也許做不好,

Advertisiment
但以後就會做得又快又好。 千萬不要做包辦父母, 放開手為孩子創造做事的機會和平臺, 孩子才能有自立能力, 從而更好的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自信心。

7、縱容計——讓孩子在淘氣中開發潛能

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太淘氣”是“破壞狂”, 其實這類孩子往往很聰明, 求知欲、好奇心都比較強, 學習能力也比其他孩子強, 意志力也比一般孩子要堅定。 聰明的家長要試著“縱容”孩子的淘氣和“破壞”行為, 並借機挖掘潛能, 培養興趣, 說不定你的孩子就是另一個“愛迪生”哦 !

8、處罰計——讓孩子正式錯誤

教育孩子就要賞罰分明, 孩子做的好要給予獎勵, 但孩子做錯事時不要姑息, 哪怕只是小錯也要進行適度的處罰, 比如罰他一天不許看動畫片,

Advertisiment
罰下次不給他買玩具等, 同時讓孩子明白錯在哪裡, 這樣孩子才能正視自己的錯誤, 及時改正, 免得在錯誤裡越陷越深, 同時引導孩子如何去改正!

9、製冷計——給自負的孩子“潑冷水”

自負是指自我評價過高, 目中無人。 這種心理對孩子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因此一旦發現孩子自負的苗頭, 父母就應當運用“製冷”的手段, 適時地給孩子潑點冷水, 讓孩子學會理性地評價自己, 如告訴孩子在某件事情上還可以做的更好, 並適度的為孩子製造一些難題, 讓孩子自信而不自負!

10、包容計——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或多或少有缺點, 我們要學會包容孩子, “棍棒下面出孝子”這樣的時代已經不再適合我們的下一代,

Advertisiment
適度的包容和鼓勵對教育孩子成長很重要, 孩子也會更自信。 看看下面這篇文章, 一個媽媽是如何把一個全班倒數第一的孩子鼓勵上清華的。

11、樣板計——父母要給孩子當好第一任老師

父母要給孩子當好第一任老師。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會影響到孩子。 因此父母要嚴于律已, 處處事事以自己的正確言行為孩子樹立榜樣, 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12、鼓勵計——給孩子不斷進取的力量

顧名思義, 鼓勵計是指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 我們多鼓勵他們去完成自己想要去完成的事情, 哪怕是一個遊戲, 而不是採取打擊的方式。 孩子很容易對自己失去信心, 會因為困難而放棄努力, 家長要不斷地鼓勵孩子,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完成一件困難的事情,給他們前進的勇氣和必勝的信心。

13、傾聽計——認真瞭解孩子的真實感受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心聲,家長一定要耐心地去傾聽,常常和孩子溝通,才能真正瞭解孩子的想法、感受,才能對孩子生理及心理上的問題、變化做出及時而細緻的處理,而不是一味的認為孩子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把我們父母的思想強加給孩子,這樣會嚴重限制孩子的思維發展!

14、賞善計——讓孩子在讚美聲中不斷進步

幼教專家們認為教育孩子,獎勵是比懲罰更有效的方式。因此他們建議,用獎勵正確來代替懲罰錯誤,用肯定優點來代替否定缺點,這樣既可以避免給孩子造成傷害,又可以使孩子取得更好的進步。一個從小就在父母鼓勵下長大的孩子往往更自信。

15、點撥計——巧妙提示讓孩子自覺走上正路

絮絮叨叨的說教,凡事替孩子包辦的父母是孩子最不喜歡的,聰明的家長只會在孩子遇到難題或行為錯誤時,從旁稍加提示引導,幫孩子解決疑難。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去面對困難,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這種方式既不會讓孩子感到反感,又能夠正確的引導孩子做對事情,孩子也容易接受。

16、虛擬計——讓孩子產生“我很棒”的感覺

日本教育家鈴木鎮一說:“有了天才的感覺,你會成為天才;有了英雄的感覺,你會成為英雄。孩子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覺,他就會成為好孩子。”用虛擬的手段,給孩子一個“我很棒”的自我感覺,他就會逐漸“棒”起來。如果你把孩子在你心裡是最棒的,那孩子的未來就會是最棒的!

17、容過計——讓孩子在錯誤中學到更多

生活中,孩子總難免有些過失、錯誤。有的是無意,有的是有意的。如果孩子所犯過錯的性質不是很嚴重,那麼家長就不妨給予寬容、諒解,這樣孩子不僅會在內疚自責中更認真地改正錯誤,還可以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寬容心態。

18、訓誡計——讓孩子認知錯誤,改過自新

孩子就是孩子,會不斷地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和錯誤,有些錯誤可以寬容,而有些錯誤是不能姑息的。必須對孩子進行合理、有效的批評,以保證孩子不再犯類似的錯誤,即使是再寬大的父母,也不能讓這種合理的管教缺位。同時父母應當以身作則,要正確的去面對自己的錯誤,做好榜樣!

19、薰陶計——在生活中給孩子好的影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庭教育給孩子的影響是深遠而巨大的。因此,父母如果能在家庭生活中,通過講故事,玩遊戲等方式,培養孩子健康的興趣愛好,陶冶孩子的情趣、品行,那麼就可以讓孩子更健康地成長。好的家庭氣氛是培養孩子必要的生活環境,從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很重要!

20、疏導計——讓孩子由對立變成合作

大禹治水的成功之處在於“疏”而不在“堵”,父母也可以從這種方法中得到啟示。在教育孩子時太過專制只會引起孩子的逆反,讓孩子跟你“對著幹”,但如果採取明智、開放的疏導策略,多和孩子交流,多問問孩子的想法等,孩子會願意跟你愉快合作!

21、尊子計——讓孩子和父母貼得更近

親子間之所以出現衝突矛盾,往往是因為父母對孩子不夠尊重,使孩子心懷恐懼、不滿,拉開了彼此的距離。孩子也需要尊重,他們的每一個想法和每一次行動都渴望得到別人的支持和讚賞,尤其是自己的父母。所以我們在和孩子相處時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打擊諷刺,讓自己的孩子更自信!

22、對等計——與孩子實現良好的溝通

與孩子良好溝通的前提,就是平等地對待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像好朋友一樣去交流,這樣孩子才會願意向你說出心裡話,家長才可以及時幫孩子擺脫各種問題。如果家長總是擺著家長架子,專制地要求孩子服從自己,那麼親子間溝通就會有障礙,以後孩子有心裡話也不會輕易告訴你了,

23、攻防計——先給孩子打好“預防針”

兵法上說,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在教育孩子時也可以採用這樣的方法,與其孩子出現問題後,再去管教、憤怒,還不如平時就給孩子身傳言教,平時給子正確引導方向,多和孩子一起去處理問題,共同去完成一個難題等,增加孩子面對困難的自信,這樣才不至於每次都是亡羊補牢。

24、訓儉計——幫助孩子克服驕奢之氣

現在孩子都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一些孩子就養成了驕奢的習慣,花錢大手大腳,不知愛惜物品,這種習慣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家長應理直氣壯地教育孩子勤儉節約,幫孩子養成節儉的習慣,並可以適當的讓孩子體驗賺錢的辛苦!

25、伴教計——在參與中教出好孩子

如果父母能夠參與孩子的生活,多抽時間陪伴孩子做一些事,玩玩遊戲,而不是整天在孩子面前表現的心裡只有工作,只有賺錢。那麼不但可以增進親子感情,還可以鼓舞孩子,同時父母還可以對孩子多一些瞭解,這于開發孩子的潛力、培養孩子成才是非常重要。

26、防微計——別讓小毛病變成大問題

生活中,孩子有時會有一些小毛病,比如霸道、無禮、懶惰等等,這時候家長就要注意了,問題雖小,但也要嚴管,防微杜漸,否則這些小毛病會變成大問題,那時候家長再想讓孩子改正,就不那麼容易了。不要姑息孩子的小毛病,嚴管同樣是愛的表現。

27、勸和計——讓孩子與老師相互包容

老師與學生之間也會發生一些誤會,這時家長就要擔任“和事佬”的角色,幫助雙方消除矛盾、誤會,互相理解、互相包容。讓孩子照樣尊敬老師,老師繼續愛護孩子。尤其是家長應該經常傾聽孩子在學校學習的感受,然後去和老師常交流,這樣能讓老師更瞭解孩子,和孩子更好的相處!

28、立規計——運用合理的規則讓孩子學會自控

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差、而家長“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的說教又容易引起孩子的厭煩,因此家長可以為孩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行為規則,作為孩子判斷自己行為的依據,以此來約束自己的行為。讓孩子自覺去遵守,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識! 

29、減負計——別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生活中,有心理障礙的孩子越來越多,而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壓力過大是導致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給孩子減負已經成了當務之急。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家長們請別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家長們,孩子沒必要為了成堆的作業而看著窗外玩耍的兒童發呆!

30、激發計——激勵孩子愛學習

教育孩子要找對方式,當勸導、說教都不奏效時,家長們不妨試試這招兒激發計。利用孩子的好勝心、逆反心甚至嫉妒心理來故意刺激孩子,讓他們由不愛學習變成積極學習。說不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哦!不過我們要充分的去瞭解好孩子的心理述求!

31、悅納計——讓孩子喜歡並接受自己

如果孩子不能全面地認識自己、看到自己的長處,那就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自卑、嫉妒別人等等。因此,家長們要讓孩子們看到自己的優點,要讓孩子喜歡自己,這樣孩子才能自信地面對生活。我們可以多鼓勵孩子,多陪孩子完成一些有難度的事情,提升孩子自信。

32、忍讓計——溫和地糾正孩子的“出格”行為

孩子常常會做出一些令父母無法容忍的“出格”行為,而“急風驟雨”式的教育只會使孩子走向極端,因此,家長們只能“戒急用忍”,壓下火氣,多理解孩子多包容孩子,引導孩子,這樣才能把孩子引向正途。沒有耐心的父母是不會教出有耐心的孩子的。

33、勵勇計——培養孩子大膽探索的勇敢個性

生活中,常常是那些勇於探索、大膽無畏的人才能取得傑出的成就,獲得幸福。因此,父母們為了孩子的未來著想,不要總是對孩子過度保護,不要過分強調培養“聽話”的孩子,而是應該多給孩子一些鍛煉的機會,鼓勵他們做勇敢,敢於承擔的孩子。

34、感化計——以真情感動孩子的心靈

教育孩子,不能光是說教、責駡、勸導,有時候還必須要以情感之,這樣才能撼動孩子的心靈,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但是,要感化孩子必須要情真意切,這就要求我們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用心去感受孩子,而不是憑自己的主觀意志。否則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35、玩伴計——把孩子當朋友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認為,我是父母,他是孩子,所以我們之間除了教育與被教育就沒有其他的了。其實不然,孩子喜歡和朋友一樣的人交流,而不是和整天一副父母姿態的人交流。總是說教是沒有意義的,只有和孩子在一起,才能瞭解孩子想要什麼,從而更好的去教育孩子!

36、計中計——一計不成,再來一計

育兒是一個比較大的範疇,不是三言兩語,幾個計策就能教育好孩子的,這需要我們長期的,耐心的去面對孩子,面對自己,不然連自己都沒有信心或者耐心的時候,你就是孩子的榜樣!所以我最後送給各位父母一計:計中計。即一計不成,再來一計,讓我們耐心的去面對每一個小孩子吧!

家長要不斷地鼓勵孩子,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完成一件困難的事情,給他們前進的勇氣和必勝的信心。

13、傾聽計——認真瞭解孩子的真實感受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心聲,家長一定要耐心地去傾聽,常常和孩子溝通,才能真正瞭解孩子的想法、感受,才能對孩子生理及心理上的問題、變化做出及時而細緻的處理,而不是一味的認為孩子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把我們父母的思想強加給孩子,這樣會嚴重限制孩子的思維發展!

14、賞善計——讓孩子在讚美聲中不斷進步

幼教專家們認為教育孩子,獎勵是比懲罰更有效的方式。因此他們建議,用獎勵正確來代替懲罰錯誤,用肯定優點來代替否定缺點,這樣既可以避免給孩子造成傷害,又可以使孩子取得更好的進步。一個從小就在父母鼓勵下長大的孩子往往更自信。

15、點撥計——巧妙提示讓孩子自覺走上正路

絮絮叨叨的說教,凡事替孩子包辦的父母是孩子最不喜歡的,聰明的家長只會在孩子遇到難題或行為錯誤時,從旁稍加提示引導,幫孩子解決疑難。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去面對困難,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這種方式既不會讓孩子感到反感,又能夠正確的引導孩子做對事情,孩子也容易接受。

16、虛擬計——讓孩子產生“我很棒”的感覺

日本教育家鈴木鎮一說:“有了天才的感覺,你會成為天才;有了英雄的感覺,你會成為英雄。孩子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覺,他就會成為好孩子。”用虛擬的手段,給孩子一個“我很棒”的自我感覺,他就會逐漸“棒”起來。如果你把孩子在你心裡是最棒的,那孩子的未來就會是最棒的!

17、容過計——讓孩子在錯誤中學到更多

生活中,孩子總難免有些過失、錯誤。有的是無意,有的是有意的。如果孩子所犯過錯的性質不是很嚴重,那麼家長就不妨給予寬容、諒解,這樣孩子不僅會在內疚自責中更認真地改正錯誤,還可以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寬容心態。

18、訓誡計——讓孩子認知錯誤,改過自新

孩子就是孩子,會不斷地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和錯誤,有些錯誤可以寬容,而有些錯誤是不能姑息的。必須對孩子進行合理、有效的批評,以保證孩子不再犯類似的錯誤,即使是再寬大的父母,也不能讓這種合理的管教缺位。同時父母應當以身作則,要正確的去面對自己的錯誤,做好榜樣!

19、薰陶計——在生活中給孩子好的影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庭教育給孩子的影響是深遠而巨大的。因此,父母如果能在家庭生活中,通過講故事,玩遊戲等方式,培養孩子健康的興趣愛好,陶冶孩子的情趣、品行,那麼就可以讓孩子更健康地成長。好的家庭氣氛是培養孩子必要的生活環境,從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很重要!

20、疏導計——讓孩子由對立變成合作

大禹治水的成功之處在於“疏”而不在“堵”,父母也可以從這種方法中得到啟示。在教育孩子時太過專制只會引起孩子的逆反,讓孩子跟你“對著幹”,但如果採取明智、開放的疏導策略,多和孩子交流,多問問孩子的想法等,孩子會願意跟你愉快合作!

21、尊子計——讓孩子和父母貼得更近

親子間之所以出現衝突矛盾,往往是因為父母對孩子不夠尊重,使孩子心懷恐懼、不滿,拉開了彼此的距離。孩子也需要尊重,他們的每一個想法和每一次行動都渴望得到別人的支持和讚賞,尤其是自己的父母。所以我們在和孩子相處時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打擊諷刺,讓自己的孩子更自信!

22、對等計——與孩子實現良好的溝通

與孩子良好溝通的前提,就是平等地對待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像好朋友一樣去交流,這樣孩子才會願意向你說出心裡話,家長才可以及時幫孩子擺脫各種問題。如果家長總是擺著家長架子,專制地要求孩子服從自己,那麼親子間溝通就會有障礙,以後孩子有心裡話也不會輕易告訴你了,

23、攻防計——先給孩子打好“預防針”

兵法上說,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在教育孩子時也可以採用這樣的方法,與其孩子出現問題後,再去管教、憤怒,還不如平時就給孩子身傳言教,平時給子正確引導方向,多和孩子一起去處理問題,共同去完成一個難題等,增加孩子面對困難的自信,這樣才不至於每次都是亡羊補牢。

24、訓儉計——幫助孩子克服驕奢之氣

現在孩子都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一些孩子就養成了驕奢的習慣,花錢大手大腳,不知愛惜物品,這種習慣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家長應理直氣壯地教育孩子勤儉節約,幫孩子養成節儉的習慣,並可以適當的讓孩子體驗賺錢的辛苦!

25、伴教計——在參與中教出好孩子

如果父母能夠參與孩子的生活,多抽時間陪伴孩子做一些事,玩玩遊戲,而不是整天在孩子面前表現的心裡只有工作,只有賺錢。那麼不但可以增進親子感情,還可以鼓舞孩子,同時父母還可以對孩子多一些瞭解,這于開發孩子的潛力、培養孩子成才是非常重要。

26、防微計——別讓小毛病變成大問題

生活中,孩子有時會有一些小毛病,比如霸道、無禮、懶惰等等,這時候家長就要注意了,問題雖小,但也要嚴管,防微杜漸,否則這些小毛病會變成大問題,那時候家長再想讓孩子改正,就不那麼容易了。不要姑息孩子的小毛病,嚴管同樣是愛的表現。

27、勸和計——讓孩子與老師相互包容

老師與學生之間也會發生一些誤會,這時家長就要擔任“和事佬”的角色,幫助雙方消除矛盾、誤會,互相理解、互相包容。讓孩子照樣尊敬老師,老師繼續愛護孩子。尤其是家長應該經常傾聽孩子在學校學習的感受,然後去和老師常交流,這樣能讓老師更瞭解孩子,和孩子更好的相處!

28、立規計——運用合理的規則讓孩子學會自控

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差、而家長“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的說教又容易引起孩子的厭煩,因此家長可以為孩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行為規則,作為孩子判斷自己行為的依據,以此來約束自己的行為。讓孩子自覺去遵守,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識! 

29、減負計——別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生活中,有心理障礙的孩子越來越多,而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壓力過大是導致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給孩子減負已經成了當務之急。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家長們請別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家長們,孩子沒必要為了成堆的作業而看著窗外玩耍的兒童發呆!

30、激發計——激勵孩子愛學習

教育孩子要找對方式,當勸導、說教都不奏效時,家長們不妨試試這招兒激發計。利用孩子的好勝心、逆反心甚至嫉妒心理來故意刺激孩子,讓他們由不愛學習變成積極學習。說不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哦!不過我們要充分的去瞭解好孩子的心理述求!

31、悅納計——讓孩子喜歡並接受自己

如果孩子不能全面地認識自己、看到自己的長處,那就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自卑、嫉妒別人等等。因此,家長們要讓孩子們看到自己的優點,要讓孩子喜歡自己,這樣孩子才能自信地面對生活。我們可以多鼓勵孩子,多陪孩子完成一些有難度的事情,提升孩子自信。

32、忍讓計——溫和地糾正孩子的“出格”行為

孩子常常會做出一些令父母無法容忍的“出格”行為,而“急風驟雨”式的教育只會使孩子走向極端,因此,家長們只能“戒急用忍”,壓下火氣,多理解孩子多包容孩子,引導孩子,這樣才能把孩子引向正途。沒有耐心的父母是不會教出有耐心的孩子的。

33、勵勇計——培養孩子大膽探索的勇敢個性

生活中,常常是那些勇於探索、大膽無畏的人才能取得傑出的成就,獲得幸福。因此,父母們為了孩子的未來著想,不要總是對孩子過度保護,不要過分強調培養“聽話”的孩子,而是應該多給孩子一些鍛煉的機會,鼓勵他們做勇敢,敢於承擔的孩子。

34、感化計——以真情感動孩子的心靈

教育孩子,不能光是說教、責駡、勸導,有時候還必須要以情感之,這樣才能撼動孩子的心靈,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但是,要感化孩子必須要情真意切,這就要求我們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用心去感受孩子,而不是憑自己的主觀意志。否則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35、玩伴計——把孩子當朋友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認為,我是父母,他是孩子,所以我們之間除了教育與被教育就沒有其他的了。其實不然,孩子喜歡和朋友一樣的人交流,而不是和整天一副父母姿態的人交流。總是說教是沒有意義的,只有和孩子在一起,才能瞭解孩子想要什麼,從而更好的去教育孩子!

36、計中計——一計不成,再來一計

育兒是一個比較大的範疇,不是三言兩語,幾個計策就能教育好孩子的,這需要我們長期的,耐心的去面對孩子,面對自己,不然連自己都沒有信心或者耐心的時候,你就是孩子的榜樣!所以我最後送給各位父母一計:計中計。即一計不成,再來一計,讓我們耐心的去面對每一個小孩子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