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育兒中的兩大忌 批評和威脅
2017-02-15
29
如果孩子總是做錯事而且還不願自我反省,
那麼你們會怎麼做?我想不少大人都會去批評或者威脅孩子,
覺得這樣做他就不會再犯錯。
但是因為威脅孩子並不能起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還可能會讓孩子心生畏懼,
所以這並不是一個明智和有效地方法。
1.換個方式跟孩子說話 威脅和嚇唬孩子最大的問題就是會傷害自尊心,
讓孩子變得害怕父母,
從而產生一種叛逆心理。
威脅嚇唬孩子其實就是因為不相信孩子,
想以此來控制自己的他們,
但這是一種很不理智的方式。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
父母一定要首先控制住自己的脾氣,
不要說一些威脅孩子的話,
比如當孩子不認真寫作業的時候,
很多家長會說:”如果你再不聽話,
我就告訴老師!”這樣也許會讓孩子好好寫作業,
但是這種方法下一次還會有用嗎?。
所以家長不妨換個方式,
問問孩子為什麼不想做作業,
是不是遇到了難題,
還是什麼原因。
家長對孩子說話的語氣不要總是高高在上,
要用一種平等的方式跟孩子溝通,
威脅和嚇唬不會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瞭解孩子的忍耐點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候,
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度,
認真的瞭解孩子心理的忍耐極限在哪裡。
很多孩子的臉皮很薄,
如果家長經常批評他,
那麼孩子會變得更加自卑,
感到無地自容。
所以當孩子做了錯事的時候,
家長不要一味的批評孩子,
要掌握好度,
知道孩子的忍耐極限在哪裡。
這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多關心注意,
只有瞭解孩子的性格和心理,
才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會傷害他的情感。
3.不要有太高的期望 很多家長都是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
所以家長就會給孩子設定很高的期望。
一旦孩子沒有達到家長心中的期望值,
就會對孩子很失望,
覺得他沒有努力,
從而批評教育孩子。
但是家長真的瞭解孩子的能力嗎?家長在給孩子設定目標之前,
一定要瞭解他的自身能力,
給孩子設定符合自身情況的目標。
如果家長因為孩子沒有完成目標就批評他,
那麼這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我上面的牙中的兩個門牙的縫隙有點大,但
出現上訴症狀可能恒牙畸形或多生牙導致,需要牙科拍片檢查確診,在做治療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