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育兒專家:隔代教育潛在的4大矛盾

如今大部分孩子由於家長工作忙, 都是爺爺奶奶或是姥姥姥爺帶的, 因此出現的“隔代教育”的弊端也就上演在了這代孩子身上, 育兒專家指出隔代教育主要存在下面的四個矛盾, 這也是寶寶教育不可忽略的問題。

1、餵養方式

臨床發現, 由祖父母餵養的幼兒, 更易出現挑食、偏食等不良習慣。 老人的心都比較慈善, 加上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 可謂“含在嘴裡怕化了, 捧在手裡怕摔了”。 特別在吃飯問題上很遷就孩子, 想吃什麼吃什麼, 不想吃什麼就不吃什麼。 長期嬌慣在一定程度上易導致孩子偏食,

Advertisiment
而孩子偏食是一種極為不良的飲食習慣, 長久偏食會給孩子的健康發育帶來危害。

2、管教方式

不少老人管教孩子都傾向于兩種極端, 過嚴或者過松。 一者喜歡什麼事情都要督促孩子, 經常檢查孩子的行為。 依據傳統的管教方式, 希望孩子按照大人所計畫好的線路去成長, 一切行動聽指揮, 從娃娃抓起。 另一種極端是溺愛孩子, 放任孩子的行為。 而年輕父母大多受到現代教育的影響, 會更尊重孩子, 適當給予孩子自由的空間, 補充放縱寵愛過度的現象。

但是嬰幼兒的天性是活潑好動的, 沒有社會經驗和固定的模式, 所以經常會犯各種“錯誤”, 如果時時處處都用成人的標準來要求, 就會讓寶寶失去信心。 對寶寶成長過程中出現的若干個“第一次”,

Advertisiment
要給予積極正面的鼓勵。 把寶寶當作一個個體, 尊重他的選擇, 不要因為擔心他做不好而幫他做原本應該讓他自己做的事情。

3、早期智力開發

不同的時代對於教育的觀念也是不同的。 在祖輩時期, 早期教育與智力開發幾乎是畫等號的。 而且, 很多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容易因為愛孫心切, 而會幫寶寶做太多事情, 間接地讓寶寶失去學習的機會。 因此, 如何讓祖輩瞭解新一代教育的核心概念, 請他們一起配合爸媽, 是教育寶寶的關鍵。

過分強調知識的灌輸, 把教育片面理解為傳授書本知識, 把智力開發等同於提前進行讀、寫、算等技能訓練, 這些觀念都是錯誤的。 各種早期教育方案的效果追蹤研究表明,

Advertisiment
早期教育若只放在讀、寫、算的訓練上, 得到的效果是短期的。 所以, 智力的開發只能算是早期教育的一部分。

而嬰幼稚教育更多的重點應放在感官經驗的獲得、生活知識的培養、良好情商及性格的培養以及做好書寫預備和數學前置經驗的預備等方面。 爸媽可以通過一些方式讓寶寶的視、聽、嗅、觸等感覺更靈敏, 例如讓寶寶自己抱奶瓶、自己用勺子把飯送進嘴巴、自己尿便後提起褲子、自己將鞋帽歸位、自己收拾玩具、幫助成人擺放碗筷、可以自由地塗鴉、可以從容地做完手中的事情等。 像這樣讓寶寶自己體驗生活、接受不同的刺激、讓他自己作決定, 對寶寶來說是更好的。

4、安全隱患

小玲和孩子生活,

Advertisiment
但平時幼稚園接送和看管都是由爺爺來辦。 兩個月前的一次驚心動魄的往事, 讓小玲嚇出了一身冷汗。 孩子五歲好動頑皮, 夏季氣溫高爺爺最近有些體力下降, 孩子喜歡吃雪糕, 放學後爺爺帶著孫子去買, 雪糕店在馬路對面, 孩子性急直奔雪糕店, 爺爺一時沒追上, 娃娃也不看紅綠燈就沖了出來, 撞上一輛計程車, 造成了腿部骨折。 說起這些, 小玲淚如雨下, 爺爺也怪自己太不小心, 血壓升高急得住進了醫院。

在隔代育兒各種矛盾中, 安全隱患是致命的。 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 但是隔代育兒卻把監護人的枷鎖轉嫁到了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的身上。 一旦出現安全事故, 這責任由誰來承擔?老人的精力和體力都不如小孩,

Advertisiment
腦力跟不上, 反應遲緩, 常常連自己都需要照顧, 更不說能照顧好孩子, 在監護方面除了寄託于老人身上的同時, 孩子的家長也應該多費些心, 或者請個保姆, 讓老人從旁指揮和監督就比較妥當。 小保姆年輕有精力, 老人上心、有經驗, 二者結合才可相得益彰, 危險的隱患自然也就消除了。

上面介紹的四個矛盾就是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也是家長們應該重視到的問題, 小編還是建議父母們, 能自己帶孩子最好還是自己帶, 實在不能自己帶的, 也要擠出時間多陪陪孩子, 多與孩子溝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