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育兒故事:他也有不分享的權利

他也有不分享的權利孩子需要學會分享, 並自己去解決因“不分享”弓I發的問題。 這個過程中父母扮演什麼角色呢?是要求他分享?還是理解他不想分享的心情?

孩子到了3歲左右, 自我意識逐漸增強, 開始越來越在乎“自己”的東西。 父母也開始給孩子灌輸“分享”的意義。 的確, 分享是一種美德, 但是, 如果孩子某個時刻沒有很好地和別人分享東西, 你應該立刻指出他的不對嗎?當孩子因為沒有和小夥伴分享而發生糾紛時, 你該如何鼓勵孩子學會自己去解決問題?相信這幾個問題都是爸爸媽媽非常關心的。

Advertisiment

我經過數十年的研究發現,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 應該要學會分享, 並且需要自己去解決因為“不分享”而引發的問題, 當然這些都離不開父母的指導。 針對以上這些問題, 我也採訪了從事於人類發展研究和心理學研究的馬里蘭大學的教授。

孩子在幼稚園因為不願意分享而和小朋友起了衝突, 這種事最讓父母頭疼。

從積極的角度看, 這種經歷以及從中得到的經驗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分享玩具是孩子社會交往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 事實上, 孩子會在衝突中慢慢學會分享, 而且分享也是解決孩子之間衝突的一個重要途徑。 在和小朋友相處的過程中, 孩子也會慢慢地發現, 通過協商或者分享的方式, 能和小朋友更好地交往。

Advertisiment
反之, 咄咄逼人或各不相讓的方式, 可能會使自己和小朋友相互之間的衝突和矛盾逐漸升級。

孩子什麼時候必須分享, 什麼時候可以不分享?

父母應該告訴孩子要學會分享, 比如“幼稚園的玩具是屬於大家的, 應該‘共用’, 而不是一人獨佔所有的玩具。 如果不給別的小朋友玩, 就太不公平了。 ”當然, 有時候, 父母也要維護孩子“不分享”的意願。

比如, 一個小朋友過生日, 他得到了生日禮物, 這時, 如果他不願意分享, 父母應該告訴自己的孩子, 尊重別人的意願。

或者, 小朋友之間約定好了, 昨天他玩了這個玩具, 今天該輪到你玩這個玩具了, 如果你不想讓給他玩, 這也是被允許的。

在孩子學習交往的過程中, 父母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爸爸媽媽應該學會放手,

Advertisiment
讓孩子們有自己討論、協商的過程。 因為他們在這個過程中, 將學會分享以及其他一些社會交往的基本原則。 但是, 這不是說父母完全不干預。 在家裡, 父母可以教給孩子一些社交技巧, 比如告訴孩子, 可以通過分享自己玩具的方式和別的小朋友交朋友。 當然, 也應該告訴孩子, 所有的東西都有所有權, 某個東西歸屬某個小朋友, 某個小朋友就有對這個東西的支配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