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育兒故事:當女兒遇上電子產品

我女兒從小很守規矩:不屬於她“勢力範圍”的東西, 她一概不會去碰, 例如, 我認為弊多利少的電子產品。

女兒上五年級時, 老師經常通過郵箱發佈作業, 同學之間也會通過QQ交流一些作業心得。 出於對女兒的信任, 我一口氣給她配齊了智能手機、筆記型電腦與iPad。

然而, 事實證明電子產品的誘惑力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期。

我經常發現女兒做作業做到晚上10點。 女兒解釋說, 這學期作業多, 而且有難度, 所以做得比較慢。 因為希望孩子的睡眠更充足, 所以我向學校反映, 希望能適當控制作業量。 然而我得到的回饋是,

Advertisiment
女兒所在的班作業量並不很多, 學校為此還專門進行了作業量測評。 這讓我很納悶。

期中考試, 女兒的成績有點下滑。 我並不特別重視分數, 只是擔心她是不是不適應高年級的學科教學。 與女兒交流時發現, 她仍信心十足, 說是自己考試時太馬虎, 不少簡單題做錯了, 老師已經與她做了分析, 應當會好起來的。

直到一天晚上, 我在家裡趕寫一個稿子, 大約11∶30從書房出來時, 發現女兒房間的燈一下熄滅了。 這麼晚還沒睡?我推開門, 發現女兒還坐在寫字臺前。 她說睡不著, 開電腦查資料。 此時, 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那天我的情緒有些失控, 感覺自己的信任被女兒無情地踐踏了。 我把女兒叫到客廳, 大聲訓斥。 也許是因為我很少這樣發怒,

Advertisiment
女兒不敢再隱瞞什麼, 在哭泣中把她這一階段的狀況和盤托出。 原來, 她已經成了電子產品的“俘虜”。

女兒迷上了電子繪畫軟體, 從網上下載了許多動漫圖片模仿著畫。 電腦資料夾裡, 可以看到她創作的不少作品。 她寫作業的時候, 往往習慣開著電腦, 與不少同學一樣, 喜歡“掛”在網上, 有一搭沒一搭地閒扯, 或者互相討論一下作業。 不僅如此, 如果遇到難的題目, 她會去網上百度一下別人的解答, 甚至對自己的解題方法或結果沒有把握時, 也會百度一遍……

我猛地想起曾任教育部副部長的韋鈺女士在一次討論中的忠告:青少年時期, 大腦前額葉的發育陡然提速, 這意味著孩子往往將問題複雜化,

Advertisiment
看問題理想化。 這導致不少孩子說的是一套, 做的卻是另一套。 這個時期, 孩子對獎賞反應的回路逐漸發展到成年的水準, 但控制情緒還處於兒童水準。 他們往往難於控制衝動。 從生理學角度來說, 當人面對一切能帶來愉悅感的刺激物時, 大腦中所謂的獎賞回路會被啟動, 從而釋放出一種叫多巴胺的化學物質, 導致行為成癮。 記得當時韋部長開玩笑說, 她也打“連連看”, 打累了就能不打。 但是孩子經常停不下來, 因為容易上癮, 控制不了自己。

於是, 我冷靜下來。 女兒在特殊的時期碰到了特殊的誘惑, 而這個誘惑是我親手交給她的, 我應該幫助她解決。 父女倆在一次深入的溝通後, 約法三章:一是屬於她的電子產品全部上交給我託管;二是每天的作業提前定好計畫,

Advertisiment
努力按時完成;三是只要做到以上兩條, 我尊重她的興趣愛好, 在小學畢業後會送她參加工藝美術的專業課程, 學習基礎技巧。

我還專門把自己喜歡的《教育與腦神經科學》中的片斷, 讀給她聽:“一心多用”是個神話。 大腦一時只能關注一事, 中斷任務時需要多花50%的時間, 而且多犯50%的錯誤。 一邊做作業, 一邊發短信, 一邊下載歌曲……一心多用好不好?做作業時任何一次中斷都會使大腦重新調整。 通常30分鐘能做完的作業, 則可能需要3個小時, 而且充滿粗心大意的錯誤。

“哦, 難怪我這個階段感覺不對勁, 差一點要對自己失望了。 ”女兒臉上開始有了笑容, “放心吧老爸, 我會重新開始的。

Advertisiment

後來, 女兒再也不刻意關上房門寫作業了, 而且做作業的效率明顯提高。 週末或假日, 她也願意和我們一起外出購物、運動或旅遊了。 一個自信開朗的女兒已經走出了小小的陰影, 走進了明媚的陽光裡。

作為父母, 如果心存太多焦慮與恐懼, 是很容易投射在孩子身上, 進而干擾他的成長自主權。 要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父母首先應該打理好自我的成長, 接納真實的自己, 才不會在孩子身上延續各種不合理的期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