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天性”“獨立”“個性”等詞語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爸媽們的育兒詞典裡, 這也是一種時代的進步。 但是, 在育兒過程中, 倘若過度地強調自由而無視規則, 也會陷入教育的誤區, 況且“自由”遠遠並非表層意思那麼簡單。
自由, 就是滿足洗澡時, 在浴缸裡可以愛泡多久, 就泡多久;進了玩具店, 可以隨便挑選心愛的玩具;飯桌上, 喜愛的飯菜可以置於自己面前盡情地享用;愛看的電視節目可以不加節制地連續觀賞……
如此輕鬆得來的自由, 寶寶並不會珍惜, 久而久之, 會覺得這些都是他/她應得的, 有朝一日,
Advertisiment
結論:無條件滿足的自由不是自由。
自由, 就是保護為了寶寶能夠“自由”地與同學交往, 在幼稚園他/她欺負了同學, 爸媽出面袒護, 為其開脫;在社區兒童樂園, 為了寶寶能夠在秋千上“自由”地玩耍, 任由其他寶寶在後面排隊, 無限制地幫助他/她佔用公共遊樂設施;為了寶寶能夠“自由”地在知識的海洋裡遨遊, 爸媽為寶寶做好了一切後勤保障工作, 解決一切問題……
如此“保駕護航”的自由, 不免覺得沉重, 形式上的自由得到了, 但是滋生的懦弱、無能、依賴會得不償失。
結論:無原則保護的自由不是自由。
自由, 就是放任任由寶寶“自由”地發展, 爸媽不聞不問, 什麼事情都可以嘗試,
Advertisiment
如此不加約束的自由, 可能舉例過激, 但不可否認, 大有家庭是如此放任, 原因很多, 工作繁忙無暇顧及也是正當理由。 但自由必定是有限制條件的, 任何家庭都“萬一”不起。
結論:無目的放任的自由不是自由。
自由, 就是理解父母理解寶寶探索的欲望, 把美麗的蝴蝶抓來關在玻璃瓶裡, 供寶寶觀賞;為了研究魚鰭在魚游泳過程中的作用, 把魚鰭剪掉, 讓寶寶觀察;對家人或者小夥伴發號施令, 不顧別人意願, 指揮、控制、差使別人幹這幹那;要父母理解他/她的感受,
Advertisiment
我們可以不限制寶寶探究的腳步, 但也不能以限制、剝奪別人的自由來獲得自身的發展, 哪怕它只是一隻蝴蝶(實驗室的科學研究除外)。
結論:不對等理解的自由不是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