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題活動開展之前, 我們首先對主題活動的實施框架進行了設計, 分析班級幼兒的需要、發展水準, 挖掘可以利用的資源, 確定具有生活化特點的主題目標, 我們強調在確立主題活動框架時要考慮的問題是:
1. 這個主題內容是不是幼兒感興趣的?
2. 主題目標是不是建立在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的?是不是適合現階段幼兒的發展水準?
3. 這個主題是不是真實世界中的話題?
4. 主題活動的內容對幼兒的發展是否有價值?
5. 教育資源是否豐富?是不是容易獲得所需要的材料和設備?
Advertisiment
要的審議程式有:分析當前主題背景、選擇主題活動內容、收集整理教育資源、調整主題實施時間和目標、設計主題環境預案等, 並形成審議決議, 以書面的形式呈現。
在每次主題開展前, 老師們各自去理解此主題開展的目標, 根據自己班級情況制訂教學進度、區域、環境和家長工作。 在年級組進行課題審議時, 班級老師之間互相交流, 各自說出制訂的理由, 有相同的大家會認可, 有分歧的就各說各的理由, 通過討論, 使分歧逐漸趨於一致。 通過課程審議, 在與他人討論中, 在傾聽他人建議, 尋找解決方法時, 教師們的觀念開始確立, 形成合理的共識, 也肯定了現有課程的可實施性。
二、主題中審議:選擇教育模式在主題實施的過程中,
Advertisiment
在對教育活動進行審議時, 我們強調:
1. 活動的安排是否合理?需要進行哪方面的調整?
2. 可以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手段讓教育活動更有成效?
Advertisiment
3. 教育場景的設計、教具的使用是否合理?
4. 教育活動的組織和管理是否有實效?
我們必須帶著這些問題去進行教育活動內容的審議, 把這個主題中一些活動的合理性, 對幼兒發展的適宜性, 對老師在組織時的可操作性來審議。 這個過程對老師的預設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老師在審議過程中必須聯繫每個班級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以及對知識的積累情況來作適宜的調整。
在課程審議中, 我們還會發現老師各說各的好, 大家一時無法達成一致觀點, 因為課程審議不是對老師們的工作以好壞或對錯來區分, 不能急於在課程審議後馬上達成一致, 而是應該尊重實踐、尊重教師在自己班級的創造性教學。
Advertisiment
在整個主題活動實施的過程中老師要善於去觀察和思考, 在主題活動實施過後, 我們更要去學會反思, 在主題實施過程中, 每個班都會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問題, 也會有許多值得借鑒的經驗, 我們應當共同回顧整個實施過程, 梳理一下存在的問題, 分享我們的收穫。 我們要去反思在實施的過程中目標落實的是否合理, 環境創設是否得當, 每個活動在安排的過程中是否符合幼兒的認知經驗和特點,
Advertisiment
1. 幼兒在這主題中學到了哪些東西?獲得了哪方面的成長和進步?
2. 整個主題的內容結構是否系統、嚴謹?對今後其他老師實施該主題有什麼説明和參考價值?
3. 在整個主題活動中最有價值的活動是什麼?是否能體現生活經歷課程的教育理念?
從審議到實踐, 我們發現幼兒並不是像我們老師想的那樣, 必須老師直接教學的,只要幼兒進入老師精心創設的教學環境,在真實的情景中,就能主動、自主地操作、探索,也就在不知不覺中獲得了老師希望他們獲得的學習經驗。在課程審議和實踐中,我們發現可以有多種教學策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修正,可以從中形成了一套更為完善、合理,且適合本園實際的課程方案,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園本課程。
必須老師直接教學的,只要幼兒進入老師精心創設的教學環境,在真實的情景中,就能主動、自主地操作、探索,也就在不知不覺中獲得了老師希望他們獲得的學習經驗。在課程審議和實踐中,我們發現可以有多種教學策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修正,可以從中形成了一套更為完善、合理,且適合本園實際的課程方案,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園本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