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說不行, 而是要借助各種方式說明白。 通常, 單靠語言是不能被孩子所理解的。 父母還需要用面部表情、語調來教導孩子。 如果我們想告訴孩子“不要碰燃氣灶”, 一個是語調平淡, 一個是語調堅決, 而且面部帶有嚴厲的表情, 那麼後者的威力肯定遠遠大於前者。 因此, 生活中, 當孩子給自己製造危險或者做出無禮動作的時候, 父母與其沒完沒了地指責他, 還不如先做出既強烈又明確的態度反應, 然後使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再說明道理。 因為長時間的責備只能使孩子更加不理解, 更加不願意聽你的嘮叨,
Advertisiment
始終保持一致性。
如果孩子伸手拿小狗的食物, 有的時候遭到批評, 有的時候卻無人問津, 那麼就會使他迷惑不解。 這個動作是能做還是不能做的呢?然後他會繼續嘗試這樣做, 驗證它的對錯。 因此, 如果父母想讓孩子知道這個道理, 就需要反反復複地告訴他, 前後一致地要求他, 那麼最後孩子才能學會並懂得這個道理。
做個好榜樣。
你的孩子始終以你為他的標準。 這就意味著作為父母, 你不得不一直保持良好的行為舉止:經常說“請”, “謝謝”, 排隊等候, 公眾場合抑制自己的壞脾氣等, 並且可以用自己的行為做事例向孩子講明禮貌的行為是什麼,
Advertisiment
面對現實, 採取措施。
因為孩子太小, 有些危險行為還不可能期望他自己有能力去避免, 所以父母必須做好預防措施。 比如, 1歲多的孩子出於本能, 都願意把東西放進嘴裡來發現它的不同。 這就需要父母把小髮卡和其他有潛在危險的小東西收藏好, 遠離孩子, 以免他拿到以後吞食下去。 由此看來, 孩子的年齡有限, 對他的要求和期望值都不能過高。
有選擇性地“開戰”。
毋庸質疑, 給孩子講道理講不通, 說教失敗的情況肯定很多。 做父母的都會知道, 當自己的孩子筋疲力盡的時候, 他們很容易被激怒, 亂發脾氣。 所以, 當你的孩子很累了或者很餓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同時, 我們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判斷來決定哪些事情是重要的, 應該堅決反對, 哪些事情是可以放鬆要求, 任由孩子去做的。 安全問題肯定要放在第一位, 堅決不能讓孩子觸摸電源插座, 不能讓他咬人。 但是, 如果一個行為不是帶來危險, 而是使你厭煩的, 那麼暫時容忍也無妨。 我們應該意識到, 在孩子眼裡, 父母定義為不能做的那些事情恰恰被開始喜愛創新的孩子們看作奇妙的冒險。 所以, 如果你下次看見孩子又把碗碟拿到自己面前, 像敲鼓一樣用勺亂敲的時候, 你大可不必厲聲呵斥。 為什麼不和孩子一起敲打出悅耳的聲音享受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