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莽莽撞撞, 有些犯下的錯多年後可以都付笑談, 有些卻成為永久的痛, 時不時跳出來咬我一口。
一個夏日週末的正午, 我跟著老媽去村北頭河邊刷蠶匾。 路過一條水渠, 正好有人在澆田, 老媽提議不跑那麼遠的路了, 直接在水渠邊把活幹了。 我們有說有笑, 刷到一半時, 老媽不小心把水渠弄開了, 水嘩嘩地往路上淌, 眼看著澆田的人要來訓我們, 我先訓上老媽了:“你看看你, 都是你幹的好事!”老媽立馬紅了臉, 一邊忙著堵水渠, 一邊念叨:“你咋這麼說?你咋這麼說?”我自己也蒙了, 我就那麼呆呆站著,
Advertisiment
我很內疚, 我很後悔說出那樣不知冷暖的話, 但那句話怎麼就脫口而出了呢?
沒錯, 事出總有因。 在青春期之前, 在我能像個“大人”一樣說話之前, 我是闖了禍必定先挨一頓訓的孩子。
上小學時, 老爸不知道從哪弄來一盞礦燈。 這種燈是鉛酸電池的, 用著方便, 但不能顛倒著放, 要不裡面的硫酸流出來就廢了。 我覺得好玩, 摩挲起來沒頭。 有一天, 玩完放枕頭旁邊就睡了, 還做了個美夢。 第二天夢還做著呢, 被老媽從被窩裡提溜了出來。
“誰讓你把礦燈放床上的?!被子全燒爛了!”老媽沖我吼。 我看到被子上確實燒了一個大洞, 嚇得哆哆嗦嗦。
“就會闖禍!你還能幹點什麼?!滾一邊去!”
中午放學回來,
Advertisiment
這事給我的教訓就是, 闖了禍, 在老媽看見之前一定要毀屍滅跡, 千萬別讓她看見。 因為媽媽從沒教給我應該怎麼辦才不會錯, 所以我從來沒有從闖禍中學到該怎麼解決問題。 我藏過打碎的玻璃杯、炒糊的麵條、跌倒的油罐子、49分的試卷……
上初一時, 課間休息, 我跟同桌在走廊上很友好地你推推我, 我推推你, 一不留神, 胳膊肘捅到窗上, 玻璃碎了。 班主任讓我倆賠。 我哪有錢?我琢磨了一天, 最後決定還是瞞著老媽, 自己來解決這事。 我跟同桌商量, 能不能他來賠這塊玻璃, 因為他有很多零花錢, 我幫他做一個星期的作業。
Advertisiment
現在想來, 也是我幸運, 如果我同桌不答應, 我會不會想到去偷錢?反正得我自己來想辦法面對這事, 反正總比被老媽臭駡一頓, 罵到自感無顏活于人世好得多。
也怪不得老媽, 孩子闖禍, 當家長的一般都會氣上心頭, 把孩子臭駡一頓, 而且都會歸結到一句話上“你就是個闖禍的祖宗”, 把孩子打入十八層地獄。 這樣做對家長來說, 當時是解氣了, 卻為未來埋下隱患。 我見過無數小時候被爹媽臭駡的孩子, 在爹媽老得顫顫巍巍時, 在不小心打碎一個碗時, 反過來罵得毫無為人父母的尊嚴, 大有 “你也有今天”的開心。
如此想來, 我媽在我教育中肯定也有做得不錯的地方, 不然, 我不會到現在還內疚這事。
Advertisiment
如果那天, 老媽弄破水渠後聽見我說的是“媽, 別著急, 我們一起來想辦法”, 她應該會熱淚盈眶吧?
如果我用硫酸燒了被子的那一天, 老媽這麼跟我說:“你燒了被子, 我很生氣。 我們現在一起來想想, 怎麼解決這件事”, 我應該也會熱淚盈眶。 第一, 我知道了老媽很生氣, 我學到了以後做事要當心。 第二, 老媽說她會跟我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 那不是我一個人在戰鬥, 我會感到有力量, 還不孤單。
我現在也已為人父母, 女兒還不到兩歲。 玩玩具的時候, 經常會力不從心, 想摞第四塊積木上去, 卻順帶著把前三塊都弄倒了, 於是小脾氣就上來了, 一把抓起來全扔了。 我在她身後說:“別著急, 寶寶, 我們一起來。 ”她緊皺的眉頭立刻就鬆開了,
Advertisiment
不管是孩子闖禍了, 還是遇到難題了, 碰到挫折了, 作家長的一定要hold住, 壓住火, 努力平心靜氣地說“我們一起來想辦法好嗎”, 他就會學到該學的, 解決所需要解決的。 從小就常常跟孩子說“我們一起來”, 孩子的安全感就會很足, 長大了遇事就不慌, 尤其不會推脫責任, 而是擔當起來, 並且找到解決方案, 因為不管何時他都相信:在背後堅定地支持他的人, 是他最親愛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