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育兒:暗示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你真笨, 你看看, 這麼簡單的題你都做不出來!你啊, 我看是稀泥糊不上牆, 真是沒指望了。 ”
“孩子, 媽媽相信你, 相信你努力後會取得好成績, 相信你能成為最好的自己。 ”

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 前一句是我們聽到最多、說得最多、也最刺耳的聲音, 但由於經常會聽到, 經常會說到, 所以也就習以為常, 也就不覺得有什麼不對了。 然而, 家長們是否會想到, 久而久之, 我們傳給孩子的是一種什麼樣的信號呢?我們又向孩子暗示了什麼呢?我們的孩子是否從母親那裡得到了這樣的定論:“我不行, 我很笨, 我就這樣了。

Advertisiment
”於是, 破罐子破摔, 以歪就歪;你說我壞, 我就壞得“吐血”;你說我笨, 我就笨得不識東西南北。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生活中有太多太多這樣的例子。

其實, 孩子是否能夠成才, 與從小所得到的暗示, 尤其是來自他最信賴、最權威人的暗示是分不開的。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美國兩位心理學家公開宣稱:他們發明了一種絕對正確的智慧測驗方式。 為了證實他們的研究成果, 他們兩人選擇了一所小學的一個班級, 幫全班所有的小學生做了一次測驗, 並於隔日批改試卷後, 公佈了該校5位天才兒童的姓名。

20年之後, 追蹤研究的專家發現, 這5名天才兒童都有極為卓越的成就。 這項發現引起教育界的重視, 他們請求兩位心理學家公佈當年測驗的試卷,

Advertisiment
弄清其中的奧秘。 兩位已是滿頭白髮的心理學家, 在眾人面前取出一隻佈滿塵埃的箱子, 打開後告訴在場所有的專家及記者:

“當年的試卷就在這裡, 我們完全沒有批改, 只不過是隨機抽出了5份試卷, 將名字公佈。 不是我們的測驗準確, 而是這5個孩子的心態很好, 再加上父母、師長、社會大眾給予他們的協助, 使得他們成為真正的天才。 ”

可是, 我們的孩子得到這樣的暗示了嗎?我們是否會鼓勵孩子:“我的孩子, 你是媽媽心中的天才!”如果你那正處在幼兒時期的孩子也像那5名幸運兒童一樣, 經常得到你的鼓勵:“孩子, 媽媽相信你, 相信你能成為最好的自己。 ”

那麼, 你想到過孩子的反應嗎?或許孩子會更加快樂自信;

Advertisiment

或許他更加願意多動腦筋;或許他每天願意多花一個小時看書;或許他會更賣力地投入學習中, 以獲得更佳的成績。 這一切都是他自願的, 因為他更願意成為最好的自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