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育嬰十大要訣 准爸准媽看過來

撫養小寶寶長大成人是一件漫長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 准爸准媽可得費點小心思去瞭解育兒方面的相關知識啦。 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新手爸媽須掌握育嬰十要訣吧!

1、吃睡最好養成規律

吃和睡, 是寶寶出生後首先要學會的“本領”。 嬰兒應該建立相對穩定的睡眠規律, 這通常是在出生2—3個月內, 通過和媽媽一起生活逐漸形成。

新媽媽可以遵循以下幾個原則:嬰兒應該在晚上9點以前入睡;不足3個月的嬰兒每天睡眠時間應達15—16小時;而3個月以後的寶寶每天睡眠時間要達12—13小時。 同時, 還應該建立相對穩定的哺育規律,

Advertisiment
嬰兒最好每隔2—3小時喝一次奶, 也就是說每天喝奶次數要達到8至12次。

如果嬰兒表現出煩躁不安, 而父母筋疲力盡, 說明這時候並不是餵奶或睡覺的“正確時間”。 此時, 父母不要刻意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意願去做。 一些工具也有利於安撫孩子, 比如轉動緩慢、聲音柔和的床鈴等。

2、開闢一塊“安全育兒區”

家有小生命, 安全恐怕是所有大人最關心的問題了。 事實上, 家庭安全護理最重要的一點, 就是在家裡開闢一塊理想的“安全育兒區”, 在這裡給寶寶換衣服、尿布時, 不用擔心磕碰、污染等問題, 還可以把寶寶常用的物品、用具等放在附近, 以方便尋找。

家長要格外關注以下幾點:第一, 給嬰兒換尿布的檯子要大一點,

Advertisiment
地方不能過高, 以防父母意外將嬰兒跌傷。 第二, 嬰兒洗澡室溫以24℃—26℃為佳, 水溫不宜過熱, 家長的動作要輕柔而迅速, 澡盆必須清潔消毒, 向澡盆中倒水的順序應該是先冷後熱, 以免燙傷嬰兒, 澡盆必須經常放到室外晾曬。 第三, 護理嬰兒時, 至少要保證視線或手有一樣不離開嬰兒。

3、分床不分室更獨立

寶寶要不要和父母同睡, 是年輕父母們經常討論的話題。 雖然這樣做並沒有什麼錯誤, 但多數育兒專家並不推薦小嬰兒和父母同睡, 這是因為不僅父母容易吵醒嬰兒, 而且成人呼吸的二氧化碳量大, 容易讓孩子呼吸污濁空氣。 更嚴重的是, 如果家長睡著之後壓到孩子, 很容易引起嬰兒窒息、甚至嬰兒猝死。

因此, 新生兒應有自己的床鋪,

Advertisiment
但是要與父母在同一房間, 即“分床不分室”。 嬰兒床應該足夠大, 並且不能太軟, 否則不利於孩子骨骼的發育。 睡覺時父母應將還不會翻身的小嬰兒包裹好, 但寶寶的手和手臂要可以自如活動。 寶寶學會翻身後, 床要大到足夠他們挪動, 但是周圍要做好安全措施以防嬰兒跌落。

4、打造自娛自樂空間

很多父母特別害怕“離開”寶寶, 其實, 讓寶寶懂得自我尋找娛樂, 是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突破。 雖然嬰兒需要全天候看護, 但家長也要給他們獨自玩耍的機會。

在日常生活中, 寶寶自己會想辦法對抗寂寞, 過分關心, 只會阻礙他自我發展及學習新事物的機會。 父母要做的, 是製造一個安全的環境, 在大人的監控和觀察下,

Advertisiment
鼓勵寶寶自我玩耍, 比如孩子睡醒後, 不要馬上抱著他走動、玩樂, 可以留給寶寶一點“個人時間”, 看看他自己想做點兒什麼。 這短暫的“冷卻”時間, 能讓看護人員稍微休息片刻, 也讓嬰兒有機會自得其樂, 學習如何獨自“打發時間”, 得到“屬於自己的樂趣”。

5、寶寶的專屬成長軌跡

“我家寶寶會抬頭了”、“我家寶寶長牙了”……我們經常看到家長湊在一起“比較”各家的孩子。 雖然生長發育有著“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周會走”等一般規律, 但家長更應該意識到, 每個嬰兒都有自己特定的發育時間表, 並不會完全按部就班。

因此, 家長實在沒必要拿自家孩子和別人的比較, 而是應該為寶寶的每一點進步感到高興, 並且仔細觀察他們的成長變化,

Advertisiment
摸清專屬於自己寶寶的“成長軌跡”, 比如, 我的寶寶身體比較強壯, 協調性不錯, 但開口發聲和說話較晚;我的孩子可能很早就開始走路, 但個子長得小。 如果孩子與同齡兒相比差異太大, 則可以向兒科醫生諮詢。

6、視聽享受促進感官發育

6個月以前, 嬰兒都處在發育的基礎階段, 父母應該理解並遵循這一“自然”過程。 比如, 兩個月大的新生兒只能看到視線20—25釐米以內的物體、分辨黑白兩色, 對觸碰的物體並不會有切實的感受。 如果跳過基礎發育的必要步驟, 會對孩子的感官發育等產生長期的負面影響。

1個月左右的寶寶, 可以將粗線條的物體放在嬰兒床上方, 讓他跟著看, 慢慢刺激視覺發育, 逐漸用不同的顏色和圖案吸引他;3個月以後, 寶寶開始喜歡聆聽音樂和媽媽的聲音,在給他換尿布、洗澡時,可以對他唱歌或說話,這些語言是他最初的交流工具,睡覺時,也可以放些柔和的搖籃曲幫他放鬆。

7、不讓過早“開發”傷害孩子

激烈的社會競爭,讓越來越多的父母高喊著“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因此,很多剛剛有了孩子的父母,就開始熱衷於“開發”和“教育”他們的孩子,似乎這樣孩子就能“領先一步”。

但需要提醒的是,嬰兒——特別是還不滿3個月大的新生兒,他們是一天一天慢慢長大的,這一過程通常無法通過人為加快。而早期教育、智力開發等,並不等於要讓孩子早認字、早讀書和早學習。

嬰幼兒階段,家長更應該引發孩子的探索行為和認識世界的能力,逐漸促進孩子在大運動、精細動作、情緒、認知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比如,通過讓寶寶抓握自己的手指、摸不同材質的玩具等,練習觸覺和運動能力。揠苗助長,只會讓寶寶無助、家長焦慮。

8、共同玩耍交流情感

嬰兒出生後到1歲,是父母和孩子建立情感紐帶的“黃金期”。不能誤以為這麼小的嬰兒只是需要睡覺吃奶,不需要情感上的溝通交流。

一方面,要增加和孩子的接觸,哺乳、洗澡的時候,眼睛一定要看著孩子,和他目光交流。此外,寶寶對觸摸格外有反應,尤其是哭鬧時,撫摸可以讓他知道有人在關心他。另一方面,要陪嬰兒一起玩耍。這既是孩子的天性,也能促進身體和大腦發育,掌握各種能力。家長可以帶著寶寶認識各種物品、顏色;把玩具放在寶寶手邊引誘他去抓握;用不同的表情吸引寶寶,讓他試著觀察和模仿等。

9、新手媽媽放鬆自己

很多媽媽分娩後,會有突如其來的巨大壓力,包括擔心嬰兒的安全、新生兒不好照料、身體不適,以及激素水準改變等。因此,保持身心平和,對新媽媽非常重要。

首先,不要把全家所有人的精力都單純放在寶寶身上。家人,特別是爸爸,要多給媽媽鼓勵和支持。其次,大量進補很容易令人心煩氣躁、甚至焦慮,多吃新鮮的蔬果、多喝溫開水更有利於調整身心狀態。最後,別要求自己24小時“全職”,要適當休息、調整和傾訴。

10、新手爸爸多參與

現代家庭中,我們越來越強調爸爸的作用。照料新生兒也不例外,爸爸應該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比如哄寶寶、換尿布、給寶寶洗澡、帶他到戶外活動等,都是爸爸可以勝任的工作。

爸爸特有的性格,決定了他們在和孩子互動的過程中,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激起孩子對外界的興趣,鼓勵他們探索外部世界;而且孩子會在爸爸的引導下,獲得對世界的信任感。要知道,建立親密關係的“黃金期”一去不復返,新爸爸們可以通過遊戲、玩具等和寶寶互動,消除“嬰兒很難照料”的恐懼心理

寶寶開始喜歡聆聽音樂和媽媽的聲音,在給他換尿布、洗澡時,可以對他唱歌或說話,這些語言是他最初的交流工具,睡覺時,也可以放些柔和的搖籃曲幫他放鬆。

7、不讓過早“開發”傷害孩子

激烈的社會競爭,讓越來越多的父母高喊著“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因此,很多剛剛有了孩子的父母,就開始熱衷於“開發”和“教育”他們的孩子,似乎這樣孩子就能“領先一步”。

但需要提醒的是,嬰兒——特別是還不滿3個月大的新生兒,他們是一天一天慢慢長大的,這一過程通常無法通過人為加快。而早期教育、智力開發等,並不等於要讓孩子早認字、早讀書和早學習。

嬰幼兒階段,家長更應該引發孩子的探索行為和認識世界的能力,逐漸促進孩子在大運動、精細動作、情緒、認知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比如,通過讓寶寶抓握自己的手指、摸不同材質的玩具等,練習觸覺和運動能力。揠苗助長,只會讓寶寶無助、家長焦慮。

8、共同玩耍交流情感

嬰兒出生後到1歲,是父母和孩子建立情感紐帶的“黃金期”。不能誤以為這麼小的嬰兒只是需要睡覺吃奶,不需要情感上的溝通交流。

一方面,要增加和孩子的接觸,哺乳、洗澡的時候,眼睛一定要看著孩子,和他目光交流。此外,寶寶對觸摸格外有反應,尤其是哭鬧時,撫摸可以讓他知道有人在關心他。另一方面,要陪嬰兒一起玩耍。這既是孩子的天性,也能促進身體和大腦發育,掌握各種能力。家長可以帶著寶寶認識各種物品、顏色;把玩具放在寶寶手邊引誘他去抓握;用不同的表情吸引寶寶,讓他試著觀察和模仿等。

9、新手媽媽放鬆自己

很多媽媽分娩後,會有突如其來的巨大壓力,包括擔心嬰兒的安全、新生兒不好照料、身體不適,以及激素水準改變等。因此,保持身心平和,對新媽媽非常重要。

首先,不要把全家所有人的精力都單純放在寶寶身上。家人,特別是爸爸,要多給媽媽鼓勵和支持。其次,大量進補很容易令人心煩氣躁、甚至焦慮,多吃新鮮的蔬果、多喝溫開水更有利於調整身心狀態。最後,別要求自己24小時“全職”,要適當休息、調整和傾訴。

10、新手爸爸多參與

現代家庭中,我們越來越強調爸爸的作用。照料新生兒也不例外,爸爸應該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比如哄寶寶、換尿布、給寶寶洗澡、帶他到戶外活動等,都是爸爸可以勝任的工作。

爸爸特有的性格,決定了他們在和孩子互動的過程中,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激起孩子對外界的興趣,鼓勵他們探索外部世界;而且孩子會在爸爸的引導下,獲得對世界的信任感。要知道,建立親密關係的“黃金期”一去不復返,新爸爸們可以通過遊戲、玩具等和寶寶互動,消除“嬰兒很難照料”的恐懼心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