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胎位不正怎麼辦 糾正胎位不正最合適的時間是多久

對於孕媽媽們來講, 最怕做孕檢的時候, 醫生告訴自己, 寶寶出了什麼不好的狀況。 其中, 胎位不正, 可能就是很多孕媽媽會碰到的胎兒檢查的狀況。

因為, 可能由於胎位不正, 將會給孕婦的分娩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危險, 所以在孕期早早糾正胎位, 對預防難產有很重要的意義。

什麼是胎位矯正

孕婦妊娠滿30周以後, 胎兒在體內的位置如果不正常, 則可以稱為胎位不正。

發生胎位不正的孕婦多是腹壁鬆弛和經產婦。 在醫學上, 枕前位為正常胎位, 這時胎兒是背朝前胸朝後, 兩手交叉於胸前, 兩腿盤曲,

Advertisiment
頭俯曲, 枕部最低。

胎位不正則包含枕後位、顏面位、臀位、橫位、額位等。 其中又以臀位最多見, 而橫位則是最危害母子安全的位置。 由於胎位不正給孕婦的分娩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危險, 所以在孕期早早糾正胎位, 對預防難產有很重要的意義。

造成胎位不正的原因

胎位不正的產生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胎兒妊娠周數大小、骨盆腔大小與形狀、子宮內胎盤大小與著床的位置、多胎次經產婦鬆弛的腹肌、多胞胎妊娠、羊水不正常、臍帶太短、是否有子宮內腫瘤或子宮先天性發育異常等。

(1)羊水過多、經產婦腹壁鬆弛等, 使胎兒在宮腔內的活動範圍過大。

(2)子宮畸形、胎兒畸形、多胎、羊水過少等, 使胎兒在宮腔內的活動範圍過小。

(3)骨盆狹窄、前置胎盤、巨大胎兒等,

Advertisiment
使胎頭銜接受阻。

胎位不正的種類

通常狀況下胎兒都是頭朝下, 直到頭位出世, 這就是正常分娩。 如果胎兒的其他部位在最下面, 就稱為胎位不正。 常見的胎位不正有三種: 臀位、橫位和斜位。

1.臀位

臀部無法充滿准媽媽的骨盆, 容易導致胎膜早破, 造成臍帶脫垂或分娩時的出頭困難。 而且, 當寶寶的臀部娩出後, 頭部還滯留在產道時, 容易發生缺氧現象, 甚至死亡。

2.橫位

寶寶無法正常分娩。 橫位分娩時如未及時處理, 會導致臍帶脫垂, 胎死宮內, 甚至有子宮破裂的危險。

3.斜位

胎兒的肩部位朝向產道, 發生率較少, 但危險性並不小。

胎位不正的最佳糾正時間

妊娠28周後經腹部、陰☆禁☆道、B超檢查可檢查是否為異常胎位。

Advertisiment
妊娠28周以前, 由於羊水相對較多, 胎寶寶又比較小, 在子宮內活動範圍較大, 所以位置不容易固定。 妊娠32周以後, 寶寶生長迅速, 羊水相對減少, 此時胎寶寶的姿勢和位置相對固定。 所以在孕32周以後, 如果寶寶還是“胎位不正”就基本上等於確定了, 當然也不排除極少數胎寶寶來個“意外之舉”。 所以胎位不正最合適的糾正時間為孕30-32周之間。

常用的胎位矯正方法

胸膝臥位:

1.孕媽媽跪在床上, 採取跪伏姿勢, 兩手貼住床面, 雙腿分開與肩同寬。

2.胸與肩儘量貼近床面, 臉偏向一側。

3.雙膝彎曲, 大腿與地面垂直。 維持此姿勢約兩分鐘, 慢慢適應後可逐漸增加至5—10分鐘, 每日做兩至三次。

Tips:這個動作只適用於孕30—34周的准媽媽調整胎位。

Advertisiment

在孕7個月前發現的胎位不正, 只要加強觀察即可。 因為胎兒相對子宮來說還小, 且母親宮內羊水較多, 胎兒有活動的餘地, 會自行糾正胎位。 做這個動作之前最好徵求醫生的意見, 每次要先解小便、松解褲帶。

艾灸至陰穴:

1.取平臥或取坐位, 解松褲帶, 用艾卷炙雙側至陰穴(小足趾外側), 也可用鐳射照射至陰穴。

2.每日艾炙1—2次, 每次15分鐘。

3.當出現胎動時, 立即取胸膝臥位, 有利轉胎。

Tips:同樣, 這個動作也只適用於孕30—34周周之前的准媽媽調整胎位。 每次持續時間不可過長, 做這個動作的頻率也不要過高。 連續做l周, 如果胎動增多不明顯, 表示該法無效。 注意艾卷離皮膚不要太近, 以免燒傷皮膚。

外倒轉術:

1.用手在腹壁上摸到胎兒的頭、臀。

Advertisiment

2.把臀部推上去, 再把胎兒的頭慢慢轉到骨盆腔裡。

3.然後用布將腹部包裹起來, 維持頭位。

Tips:這種治療必須由醫生來做, 如果自己亂來, 弄不好, 會導致臍帶纏在胎兒脖子上或發生胎兒早剝。 假如胎兒的臀、足已經伸入小骨盆, 倒轉困難, 或者在倒轉時胎心有變化, 就不能勉強, 那只好讓這“固執”的孩子立著生了。

所以, 媽媽們不要太擔心, 胎位不正沒有那麼可怕, 只要細心糾正就可避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