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懷孕期間或分娩的時候, 于准媽媽腹中胎兒身體的某部位, 最靠近准媽媽的子宮出口(子宮頸口)處, 稱為胎兒先露部, 此部位就被稱為胎位。 如果胎位不正, 很容易造成難產。
通常胎兒生長至28周以前, 浮游在羊水中可自由活動;但是過了8個月後, 身體變大, 胎兒頭部漸漸變重而會朝下, 臨近生產時大都固定為頭朝下的姿勢, 所以分娩的時候, 約有96﹪的胎兒是從頭部先生出來的, 因而被稱為正常胎位--頭位。
頭部是胎兒身體當中最大的部位, 俗語說:“頭過身就過”, 所以頭位較能順利自然經陰☆禁☆道分娩。
“枕骨前位”是最能順產的姿勢 頭位為了沿著准媽媽骨盆腔軸達到順利自然的陰☆禁☆道分娩,
Advertisiment
不良姿勢的頭位也叫胎位不正 若胎位是正常頭位, 但卻保持不良的姿勢, 也會影響產程。 這些不良姿勢的頭位, 有時亦歸類為胎位不正, 包括:
第1種. 枕後位: 胎頭枕骨位在產婦骨盆的後半部, 胎臉朝上, 由於胎頭無法適當地嵌入子宮下段, 產程將會拉長。
第2種. 顏面位: 胎兒的先露部是頦部(下巴), 因為胎頭完全仰伸, 使胎頭後枕骨往胎兒背部靠攏, 陰☆禁☆道內診時可以摸到胎兒的嘴、頦、鼻、眼等臉部器官,
Advertisiment
第3種. 額位: 當胎頭呈不完全仰伸姿勢時, 額頭部位將成為胎兒的先露部。 其發生率約占0.02~0.03%, 陰☆禁☆道內診時可摸到胎兒的額頭, 有時也會發現有臍繞頸或頸部有囊性淋巴瘤。
第4種. 複合位: 胎兒的手與頭部或臀部同時位於子宮下段;或胎兒的腳與頭部同時位於子宮下段, 其發生率極低。
妊娠28周以前臀位多能自行轉成頭位, 可不予處理。 28周以後, 應設法糾正。 可試膝胸臥位, 早晚各一次, 每次15分鐘, 使胎臀離開骨盆腔, 有助於自然轉正,
Advertisiment
臀位分娩的關鍵在於胎頭能否順利娩出, 兒頭娩出的難易, 與胎兒與骨盆的大小以及與宮頸是否完全擴張有直接關係。 對疑有頭盆不稱、高齡初產婦及經產婦屢有難產史者, 均應仔細檢查骨盆及胎兒的大小, 常規作B超以進一步判斷胎兒大小, 排除胎兒畸形。 未發現異常者, 可從陰☆禁☆道分娩, 如有骨盆狹窄或相對頭盆不稱(估計胎兒體重≥3500gm),
Advertisiment
待產時應耐心等待, 作好產婦的思想工作, 以解除顧慮, 少作肛查, 以免造成胎膜破裂。 勤聽胎心音, 尤其在破膜時, 應立即聽胎心音, 並檢查有無臍帶脫垂。 臀位陰☆禁☆道分娩, 有自然娩出、臀位助產及臀位元牽引等三種方式。 自然分娩系胎兒自行娩出;臀位助產系胎臀及胎足自行娩出後, 胎肩及胎頭由助產者牽出;臀位元牽引系胎兒全部由助產者牽引娩出, 為手術的一種, 應有一定適應症。 後者對胎兒威脅較大。
臀位接產的關鍵在於兒頭的順利娩出, 而兒頭的順利娩出有賴於產道, 特別是宮頸是否充分擴張。 因此當胎膜破裂後, 兒臀或兒足出現于陰☆禁☆道口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