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咪好不容易度過前三月胚胎著床較不穩定的時期,
不料寶寶在第二、三孕程產檢時,
竟在媽媽肚子裡乾坤挪移為「頭上腳下」,
亦即臨床所謂的「胎位不正」!對超級想自然生產的媽咪而言,
還有希望幫寶寶力挽狂瀾嗎?好奇嗎?古今醫學會怎樣處理呢?
揭秘!胎位不正的比例
*16至28周:約25%的寶寶呈現臀位不正(頭上腳下、胎位不正)。
*32周:約7%的寶寶臀位不正。
*37周:約僅3%至4%的寶寶臀位不正。
一般來說, 當婦女分娩時, 胎頭最靠近子宮頸口的部位, 稱為胎兒的先露部位, 亦稱為胎位。 然而;通常寶寶在妊娠28周前, 都還在羊水中漂浮移動,
Advertisiment
不過;有部份「胎位不正」的寶寶, 出於各種原因而呈現許多不正常的胎位情形, 此時則造成自然生產的困難, 若就古代婦女而言, 甚至將因此導致難產。 但現代外科醫學技術發達, 任何胎位不正的困難, 都有辦法突破生產難關, 故孕媽咪先別驚慌!
胎位不正的類型
正常來說, 胎兒頭能過, 身體就過了, 尤其胎兒頭部占身體比例最大, 而胎兒頭部又較堅硬, 因此;一般胎兒正常是從頭部先出來, 因此總括來說, 只要頭位向下, 均還屬正常胎位。 相反地, 若生產前,
Advertisiment
通常產婦在分娩時, 可就胎兒的先露部位判定最後是否選擇剖腹產;在胎位不正的類型中, 只有「臀位直腿式」有可能透過人工接生來直接自然產, 但其他的類型卻有生產上的高度危險, 故目前醫師均用「剖腹產」來替寶寶接生。
1.寶寶頭位
基本上, 寶寶頭位向下, 亦即靠近子宮頸口方向的話, 算是正常胎位。 但是, 若就寶寶的面部來區分, 又可區別為「枕前位、枕後位、額頭位、顏面位」四種。
上述的「枕前位」還算正常胎位, 也可自然產, 但「枕後位、額頭位」生產時就困難了;而若是「顏面位」, 也就是寶寶仰臉朝子宮頸口先露, 或是寶寶的臉看向媽咪肚子時, 都一定要剖腹產了。
Advertisiment
2.臀位不正
當產婦臨盆時, 寶寶的「臀向下, 頭在上」均屬胎位不正, 此時一律需選擇剖腹產為宜。 此類型的臀位, 約有以下四種:完全式、直腿式、單足不完全式、雙足不完全式。
(1)完全式:寶寶一樣是頭上腳下, 但寶寶大小腿同時屈蹲, 即類
似「蹲下」的姿勢, 稱作「完全式」。
(2)直腿式:寶寶不僅頭上腳下, 但是寶寶的大腿關節彎曲, 然小腿關節伸直的狀態, 稱為「直腿式」。
(3)單足不完全式:同樣頭上腳下的寶寶, 若一腿伸直、另一腿呈現跪姿, 均可列入不完全式。 若是寶寶一腳先向產道伸出, 就屬於單足不完全式。
(4)雙足不完全式:寶寶兩腳都向產道一起伸出的時候, 則為雙足不完全式。
3.斜位和橫位
當寶寶快要出生前, 無論頭部、面部是否朝上、朝下或朝前,
Advertisiment
古今轉胎矯正術
1.現代「膝胸臥式」
「膝胸臥式」是專門矯正胎位不正的孕婦練習姿勢。 自懷孕7、8個月(28至32周)後, 可於每日早晚各做一次, 每次約維持5至10分鐘的時間, 是有助於寶寶回歸正常胎位的較佳方式。
◎正確方法如下
(1)將身體采跪伏姿勢, 使頭側向一邊, 雙手屈起伏貼於胸部兩側的地面, 雙腿分開與肩同寬。
(2)胸與肩應儘量貼近地面。
Advertisiment
(3)雙膝彎曲, 大腿與地面垂直。
並非每個胎位不正的寶寶, 靠媽咪做「膝胸臥式」都能矯正, 但是至少約6成左右的寶寶, 通常在28周開始練習後, 寶寶就會慢慢自動轉正。 然而;若是無法自然產, 乃至與婦產科醫師討論後, 認為孕媽咪有自然生產上的危險疑慮, 則多建議媽咪就以剖腹產來替寶寶安全接生較妥。
胎位不正用艾條怎麼熏
寶寶有臀位不正的情形。 因此;利用中醫典籍中所記載, 古代醫師面臨孕婦胎位不正的方法, 以艾條灸(熏)至陰穴令寶寶胎位轉正, 不過會有子宮收縮、胎動頻繁的現象, 因灸艾轉胎機轉未明, 若一旦孕婦早產, 容易有醫療糾紛, 故現在臨床上較少使用, 使用是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至於國外臨床研究灸至陰穴轉胎位有的結果報告認為有效, 有些研究結果報告卻是沒有顯著差異,因此臨床機轉未明,為了安全起見,不建議孕婦自我操作,以免發生危險。
孕媽咪若胎位不正,先別緊張擔憂,畢竟臨床上也曾發生過,寶寶臨盆前一晚,胎位竟突然轉正的情形。而張境原也主張,孕婦若有胎位不正的情況,千萬不要自行運用轉胎秘方,應以醫師指導的正確方式應對,如此方能以最安心的生產方式,歡喜迎接寶寶的新生。
有些研究結果報告卻是沒有顯著差異,因此臨床機轉未明,為了安全起見,不建議孕婦自我操作,以免發生危險。孕媽咪若胎位不正,先別緊張擔憂,畢竟臨床上也曾發生過,寶寶臨盆前一晚,胎位竟突然轉正的情形。而張境原也主張,孕婦若有胎位不正的情況,千萬不要自行運用轉胎秘方,應以醫師指導的正確方式應對,如此方能以最安心的生產方式,歡喜迎接寶寶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