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胎位不正?孕婦可嘗試6種方法糾正

胎位不正糾正6大方法

1、飲水療法

每小時飲1碗水(500~800毫升), 每天10碗, 連飲3天后休息3天, 檢查胎位是否糾正。

2、胸膝臥式轉胎

孕媽咪解盡小便, 放鬆褲帶, 跪在鋪有軟物的硬板床上, 頭貼床上, 側向一方, 雙手前臂伸直置於頭的兩側, 胸部儘量與床貼緊, 臀部抬高, 大腿與小腿成直角。 如此每日兩次, 開始時每次3~5分鐘, 以後增至每次10~15分鐘, 胸膝臥位可使胎臀退出盆腔, 增加胎頭轉為頭位的機會。 而膝胸臥位對於肥胖或有併發症、合併症的孕媽咪仍是個不小的負擔, 有人主張採用臀高頭低位的睡姿促進胎位轉變,

Advertisiment
但孕媽咪會有很大的不適。

3、鐳射轉胎

用鐳射照射孕媽咪的至陰穴, 每日一次, 每次10分鐘。

4、中藥自療法

方一:車前子烘乾研成粉9克, 溫水吞服。 1周後複查, 未轉胎, 再服1次。 最多服3次。

方二:蘇葉、黃苓各6克。 水煎服, 每日1劑, 1周後複查。

方三:當歸、黃芪、黨參、白術、白芍、川斷、枳殼、熟地、甘草各10克、川芎6克, 每日1副, 分2次煎服, 1周後複查。

方四:艾灸轉胎。 孕媽咪取半臥或取坐位, 或做胸膝臥位時, 解松褲帶, 排空小便, 同時灸雙側至陰穴(小足趾外側)。 每日艾灸1~2次, 每次15分鐘。

5、醫生做外倒轉術

將腹部子宮底部摸到的胎頭, 朝胎兒俯屈的方向回轉腹側, 把胎頭推下去, 同時將臀部推上來, 用手工方法逐漸一點一點地加以糾正。 以後於胎兒頸部兩側墊軟墊子,

Advertisiment
腹部纏浴巾或棉布, 將胎兒固定為頭位, 待胎頭銜接後解除。 但這一方法需要有一定的條件和要求, 而且要由有經驗的醫師酌情進行, 不可強行倒轉, 以免發生意外, 該法目前很少應用。

6、醫生做內倒轉術

此法只用於一些緊急情況下的胎位不正, 如雙胎的第二胎、無條件剖宮產和拒絕剖宮產的胎位不正。 這一方法同樣需要有條件的, 不是任何情況都能做, 對母嬰損害大, 寶貝死亡率也高, 對醫師的技術要求也很高。

什麼是正常胎位

專家表示, 女性在懷孕28周前, 肚裡的胎兒是處於在羊水中漂浮移動的狀態, 所以位置可能隨時在改變, 但是愈接近生產至 32~37周時, 胎兒逐漸變大, 而正常的子宮呈梨型, 就是下面靠子宮頸的地方比較小,

Advertisiment
而上面的子宮頂空間比較大, 所以胎兒自然會順著子宮的形狀調整位置, 頭朝下, 臀部與會活動的雙腳則在空間較大的子宮上端。

一直到分娩的那一刻, 多數的胎兒會以胎頭靠近恥骨或肚皮附近, 臉朝下, 生產時頭部可先出來的姿勢, 這是正頭位, 也就是正常的胎位, 這樣的胎位最有助於順產, 97%的孕媽咪生產時都能有正常的胎位。

胎位不正的形態

在古代, 胎位不正常是造成難產的原因, 胎兒與孕媽咪都有可能因此死亡。 直到現在, 約有3%~5%比例的孕媽咪在生產時有胎位不正的問題, 可能有以下的形態:

臀位:胎位不正最多的情形為臀位, 這時胎兒的臀部在下, 頭部在上, 類似坐姿, 可根據胎兒腳的位置再細分為伸腿臀位、完全臀位、足式臀位等。

Advertisiment

橫位:胎兒的身體朝向產道, 呈現橫躺的姿勢, 這種型態的胎位不正只能采剖腹產一途。

顏面位:有些寶寶雖然頭在下面, 但是臉部卻是朝下的, 面對子宮頸口, 若仍由陰☆禁☆道生產, 先露出的部位是臉, 因此稱為「顏面位」。 除了顏面位, 還有些狀 況是額位(額頭在下方)、枕骨朝向媽咪臀部的「枕後位元」, 這些情況是生產時胎頭進入骨盆腔後才能發現的胎位異常, 會使陰☆禁☆道生產發生困難, 因此會有緊急改采 剖腹產的狀況

專家提醒, 胎位不正不要慌, 睡覺時躺著時往左側睡可以緩解臍帶繞頸, 七個月不要緊張胎位, 有的孩子到生時才入盆, 有的要到八個月才入盆。 關鍵是准媽媽們要放鬆心情, 慢慢糾正胎位即可。

Advertisiment

胎位不正高危險群

高胎次:生過較多胎的媽咪, 子宮內可伸展空間較大, 因此容易有胎位不正的情形發生。

羊水過多:羊水量多, 子宮內可伸展空間同樣較大。

多胞胎:胎兒活動空間明顯受到限制, 也很容易有胎位不正的情形。

子宮構造異常:舉凡像是患有子宮肌瘤或雙角子宮、雙子宮的孕媽咪。 胎兒活動空間同樣易受到限制, 而產生胎位不正的情況。

早產兒:通常胎兒體重會過輕。 加上胎頭不大, 不容易固定於骨盆腔, 容易導致胎位不正。

胎兒異常:胎位不正的胎兒發生先天異常的機率會略微大於正常胎位的胎兒。

前置胎盤:胎盤附著在子宮下段(靠近子宮頸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