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胎兒何時發育完全

近年來, 隨著高科技成像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生命科學領域日新月異的變化, 人們對于墮胎的觀點正不斷經受著沖擊和挑戰。 墮胎是尊重人權還是踐踏人權?是合乎道德準則還是違反法律規定?支持者和反對者都拋出了針鋒相對的論調。 在英國, 這場爭論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如果說, 15年前一個早產兒出生在英國的一家醫院里, 等待他的多半是死亡的命運, 因為當時還未發明一種被稱為表面活性劑的特效藥, 它能有效改善早產兒發育不良的肺部功能。 而現在情況則大不一樣, 由于新型藥物和醫療設備的不斷問世,

Advertisiment
醫院都配有專門的儀器對早產兒的心、腦、肺等器官進行實時監測, 即使是最輕微的異常也能迅速察覺, 這就保證了大多數的早產兒能發育成健康的寶寶。

在英國, 有很多家新生兒康護中心看起來更像是高科技武裝起來的托兒所。 面對那些熟睡中的嬰兒以及使他們得以生存的高科技, 人們似乎已經淡忘了墮胎權, 但它卻是醫學倫理學中最敏感的話題之一。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 科技能夠輕而易舉的改變人們對于墮胎的觀念, 而數十年來的示威、游行和爭論卻從未做到這一點。 贊成墮胎的人士迄今已占英國人口總數的64%, 他們主張“墮胎合法, 人人適用”;反對派占到了英國人口總數的25%,

Advertisiment
他們認為從精子和卵子結合的那一刻起, 受精卵就已變成了具有生命的人, 因而墮胎是違背道德的。

從保護婦女健康的角度出發, 英國政府在1967年頒布了墮胎法案。 從那時起, 贊成墮胎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 該法案規定, 婦女有權中止妊娠, 前提是獲得兩位醫生的首肯并遵醫囑服藥。 而在該法案出臺之前, 大多數意外懷孕的未婚女性幾乎沒有什么選擇:有的勉強成婚, 有的當未婚媽媽, 還有的去一些非法的私人診所把孩子打掉, 而這樣做往往造成孕婦終身殘疾甚至喪失生育能力。

如今, 技術上的巨大突破使得支持派和反對派原本針鋒相對的觀點變得毫無聯系了。 正如賓西法尼亞州立大學生物倫理學教授格蘭·麥克吉所說:“現在完全可以實現子宮外授精。

Advertisiment
這樣的話, 你就無法再給懷孕或胚胎這兩個詞下個準確的定義了。 ”

研究人員目前正嘗試將卵巢和表皮細胞制成胚胎, 并最終使之發育成胎兒。 因此, 如果說從生物學角度來看生命何時開始的話題變得過時的話, 那么墮胎這個話題也許就要重新展開討論了。

醫生們甚至預言, 人造子宮的時代即將到來。 格拉斯哥大學法律和醫學倫理學院院長謝拉·麥克里安對此評論說:“若真是那樣的話, 那么關于墮胎的爭論將被顛覆的底朝天, 因為目前的法規都是把孕婦的健康和安全放在第一位的。 ”

來自格拉斯哥的馬格利特·卡特希爾以她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 醫學技術正在挑戰人們頭腦中固有的觀念,

Advertisiment
包括生命何時開始、如何開始以及如何對待懷孕等等一系列的觀念上的挑戰。 馬格利特在27歲時做了人工流產手術, 當時她已懷孕10周。 她當初的理由是要做一個時尚的、事業型的女性。 9年后, 她又做了第二次手術。 然而令她意想不到的是, 在手術后的體檢中, 她被查出仍然懷孕。 原來她懷了雙胞胎!一個被打掉了, 另一個存活了下來。 當馬格利特看到胎兒的心跳和擺動的手臂時, 她改變了主意, 不愿再把這個孩子打掉。 “我突然意識到她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 而不是什么細胞組織。 ”如今, 馬格利特的女兒帕梅拉已經是一個19歲的大姑娘了。

有些情況下, 醫學設備的更新換代也影響著孕婦的決定。

Advertisiment
波士頓的助產師艾里克·科洛克對此深有感觸, “以前的超聲波成像技術只能使人看到模糊不清的圖像, 而現在的設備能監測到只有39天的胎兒的心跳。 你能清楚地看到12周的胎兒手指和腳趾的圖像, 這足以讓打算墮胎的孕婦冷靜下來, 重新思考自己的決定。 ”

但在多數情況下, 她們的立場不會輕易改變。 正如瑪麗蓮·帕麗所說:“來這里的婦女大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她們立場堅定, 那些胎兒的圖片是不會改變她們的主意的。 ”瑪麗蓮是mariestopesinternational機構的醫藥顧問師, 該機構是家從事計劃生育的慈善組織, 每年實施近5萬例流產手術, 占全國四分之一左右。

超聲波技術的一大優勢就是能及早發現問題, 減少妊娠后期墮胎的危險。 波士頓大學婦產科醫學學科帶頭人彼得·蘇德希爾解釋說:“現在我們可以診斷出胎兒80%左右的畸形問題,大部分都能在子宮內得到矯正。即使有些不能矯正,我們也能及早發現。”

現在,英國有近三分之二的墮胎手術是在妊娠10周內實施的。這一方面是因為妊娠早期做手術更加安全,孕婦死亡率更低(從1972年的12人下降到1994年的2人)。另一方面歸功于避孕技術的不斷創新,特別是一種被稱作depo-provera的荷爾蒙注射劑的廣泛使用,使得意外懷孕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最近,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增加口服緊急避孕藥的劑量能有效減少人流次數,通常情況下在房事72小時內服用雙倍劑量的這種避孕藥能達到更理想的效果。

胎兒何時變成一個真正的人?關于這個問題,人們直到不久前才達成共識:即在妊娠的第24周,這也是做人流手術的上限。但現在,這一觀點也受到了挑戰。

牛津大學藥理學教授兼皇家學院院長蘇珊·格林費爾德認為在24周之前胎兒已經具有了意識。而按照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專家組的觀點,有意識的生命(即能感覺到痛)是在妊娠24周時出現的。

但是這項研究的結論并未得到證實。倫敦大學帝王學院從事生育研究的羅伯特·溫斯特認為,“很難判斷出胎兒是在什么時候開始有疼痛的意識,也許是在12周,也許是在24周,甚至也許到出生以后才會有這種感覺。當然對于孕婦而言,越到妊娠后期越會慎重考慮墮胎。政府出臺墮胎法案的用意也在于此。”

但在某些情況下,人們會覺得這項法案被濫用了。比如2003年12月在英國切斯特市發生的牧師狀告警察的事件就說明了這一點。當時,切斯特市一家醫院的醫生為一位妊娠后期的孕婦做了人流手術,原因是檢查出胎兒上顎開裂,這原本可以通過一次外科小手術矯正而無需墮胎。因此,醫生是要承擔手術責任的,但當地警方卻依據墮胎法案對醫生免予起訴。于是,一位名叫喬安娜·吉普森的牧師狀告當地警方失職。這件事曾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爭論,也引發了有關人士對墮胎法案的重新審視。

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是很難回答生命何時具有精神上的意義這個問題,其答案已經跨越了科學的范疇。醫學技術的突破大大提高了早產兒的存活率,即使是24周左右的、以往被認為難以存活的胎兒也能順利生存下來。2001年1月,瑪麗莎·伍茲在加迪夫的威爾士大學附屬醫院生下了一個女兒,取名叫喬治娜。這個早產兒在媽媽體內僅僅呆了22周,就迫不及待的來到了這個世界。在出生的頭幾個月,她經受住了多種疾病的考驗,頑強的活了下來。如今,她已是一個活潑可愛的三歲小女孩了,除了肺部容易感染之外,身體其他部位都非常健康。話又說回來,如果按照24周是墮胎上限來處理的話,喬治娜完全有可能來不到這個世界。難怪醫生們抱怨說,在法律法規和實際情況面前真不知該如何處理。

即使是在外科手術室,人們對患者究竟是“胎兒”還是“人”也存在著不同理解。在產前外科手術中,醫生們可以對子宮里20周大的胎兒實施手術,治療諸如心臟畸形或脊柱開裂的疾病,避免造成日后更為嚴重的后果。學術界和法律界人士稱此時的患者為“胎兒”而不是“人”,但醫生和護士們還是習慣稱他們為“病人”。

與英國人日益開放的態度相反,美國人對墮胎的態度則保守得多。2003年11月,布什總統簽署了一項有爭議的提案,該提案禁止孕婦在妊娠20周后墮胎。如今,已有人對該提案提出異議,并提交到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該提案在英國未獲批準)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在美國,愿意實施墮胎手術的醫生已經從1982年的2900人下降到2000年的1819人,其中有些人經常受到死亡威脅。阿拉斯加的威廉·哈里森醫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平均每年要做700例手術,盡管他的辦公室四周都配備了警衛,但還是時常受到汽油瓶、燃燒彈的襲擊。對此,他并沒有退卻,還是一如既往地做他的手術。他解釋說:“原因很簡單,這是女性的基本權利。她們應該有權決定自己的生活。”

格拉斯哥大學法律和醫學倫理學院院長謝拉·麥克里安認為,大多數人在墮胎問題上并不在乎胎兒何時具有生命特征,而是在乎價值取向,即是尊重孕婦的權益還是考慮胎兒潛在的利益。因為無論怎么說,胎兒是被活生生的制造出來了。

與英國人比起來,美國人對墮胎的態度要保守得多。

墮胎這一話題還將會引起各種爭論。大多數女性在這個問題上仍然會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決定。而醫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會繼續對這場爭論施加影響并提出一個個新的難題,這些難題肯定會在倫理、道德等多個方面困擾、阻礙著人類。盡管在科技領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突破,科學家們還是無法回答一個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問題:胎兒何時變成人?在他們能做出回答之前,我們也應問問自己。

 

波士頓大學婦產科醫學學科帶頭人彼得·蘇德希爾解釋說:“現在我們可以診斷出胎兒80%左右的畸形問題,大部分都能在子宮內得到矯正。即使有些不能矯正,我們也能及早發現。”

現在,英國有近三分之二的墮胎手術是在妊娠10周內實施的。這一方面是因為妊娠早期做手術更加安全,孕婦死亡率更低(從1972年的12人下降到1994年的2人)。另一方面歸功于避孕技術的不斷創新,特別是一種被稱作depo-provera的荷爾蒙注射劑的廣泛使用,使得意外懷孕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最近,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增加口服緊急避孕藥的劑量能有效減少人流次數,通常情況下在房事72小時內服用雙倍劑量的這種避孕藥能達到更理想的效果。

胎兒何時變成一個真正的人?關于這個問題,人們直到不久前才達成共識:即在妊娠的第24周,這也是做人流手術的上限。但現在,這一觀點也受到了挑戰。

牛津大學藥理學教授兼皇家學院院長蘇珊·格林費爾德認為在24周之前胎兒已經具有了意識。而按照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專家組的觀點,有意識的生命(即能感覺到痛)是在妊娠24周時出現的。

但是這項研究的結論并未得到證實。倫敦大學帝王學院從事生育研究的羅伯特·溫斯特認為,“很難判斷出胎兒是在什么時候開始有疼痛的意識,也許是在12周,也許是在24周,甚至也許到出生以后才會有這種感覺。當然對于孕婦而言,越到妊娠后期越會慎重考慮墮胎。政府出臺墮胎法案的用意也在于此。”

但在某些情況下,人們會覺得這項法案被濫用了。比如2003年12月在英國切斯特市發生的牧師狀告警察的事件就說明了這一點。當時,切斯特市一家醫院的醫生為一位妊娠后期的孕婦做了人流手術,原因是檢查出胎兒上顎開裂,這原本可以通過一次外科小手術矯正而無需墮胎。因此,醫生是要承擔手術責任的,但當地警方卻依據墮胎法案對醫生免予起訴。于是,一位名叫喬安娜·吉普森的牧師狀告當地警方失職。這件事曾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爭論,也引發了有關人士對墮胎法案的重新審視。

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是很難回答生命何時具有精神上的意義這個問題,其答案已經跨越了科學的范疇。醫學技術的突破大大提高了早產兒的存活率,即使是24周左右的、以往被認為難以存活的胎兒也能順利生存下來。2001年1月,瑪麗莎·伍茲在加迪夫的威爾士大學附屬醫院生下了一個女兒,取名叫喬治娜。這個早產兒在媽媽體內僅僅呆了22周,就迫不及待的來到了這個世界。在出生的頭幾個月,她經受住了多種疾病的考驗,頑強的活了下來。如今,她已是一個活潑可愛的三歲小女孩了,除了肺部容易感染之外,身體其他部位都非常健康。話又說回來,如果按照24周是墮胎上限來處理的話,喬治娜完全有可能來不到這個世界。難怪醫生們抱怨說,在法律法規和實際情況面前真不知該如何處理。

即使是在外科手術室,人們對患者究竟是“胎兒”還是“人”也存在著不同理解。在產前外科手術中,醫生們可以對子宮里20周大的胎兒實施手術,治療諸如心臟畸形或脊柱開裂的疾病,避免造成日后更為嚴重的后果。學術界和法律界人士稱此時的患者為“胎兒”而不是“人”,但醫生和護士們還是習慣稱他們為“病人”。

與英國人日益開放的態度相反,美國人對墮胎的態度則保守得多。2003年11月,布什總統簽署了一項有爭議的提案,該提案禁止孕婦在妊娠20周后墮胎。如今,已有人對該提案提出異議,并提交到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該提案在英國未獲批準)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在美國,愿意實施墮胎手術的醫生已經從1982年的2900人下降到2000年的1819人,其中有些人經常受到死亡威脅。阿拉斯加的威廉·哈里森醫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平均每年要做700例手術,盡管他的辦公室四周都配備了警衛,但還是時常受到汽油瓶、燃燒彈的襲擊。對此,他并沒有退卻,還是一如既往地做他的手術。他解釋說:“原因很簡單,這是女性的基本權利。她們應該有權決定自己的生活。”

格拉斯哥大學法律和醫學倫理學院院長謝拉·麥克里安認為,大多數人在墮胎問題上并不在乎胎兒何時具有生命特征,而是在乎價值取向,即是尊重孕婦的權益還是考慮胎兒潛在的利益。因為無論怎么說,胎兒是被活生生的制造出來了。

與英國人比起來,美國人對墮胎的態度要保守得多。

墮胎這一話題還將會引起各種爭論。大多數女性在這個問題上仍然會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決定。而醫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會繼續對這場爭論施加影響并提出一個個新的難題,這些難題肯定會在倫理、道德等多個方面困擾、阻礙著人類。盡管在科技領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突破,科學家們還是無法回答一個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問題:胎兒何時變成人?在他們能做出回答之前,我們也應問問自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