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胎兒娩出時的通道都有哪些?

產道是胎兒娩出時的通道。 產道由子宮下段、子宮頸、陰☆禁☆道以及骨盆底軟組織所構成的軟管道以及真骨盆所形成的骨產道構成。


胎兒娩出時的通道有哪些?

骨產道

(1)骨盆入口平面:其前方為恥骨聯合上緣, 兩側為髂恥緣, 後方為骶岬。

①入口前後徑:也稱真結合徑。 恥骨聯合上緣中點至骶岬前緣正中間的距離, 平均值約為11cm, 是胎先露部進入骨盆入口的重要徑線, 其長短與分娩的關係密切。

②入口橫徑:左右髂恥緣間的最大距離, 平均值約為13cm.③入口斜徑:左骶髂關節至右髂恥隆突間的距離為左斜徑:右骶髂關節至左髂恥隆突間的距離為右斜徑,

Advertisiment
平均值約為12.75cm.

(2)骨盆最大平面:此平面為骨盆腔內最寬大部分, 無產科臨床重要性。

(3)中骨盆平面:即骨盆最小平面, 中骨盆平面有兩條徑線。

①中骨盆前後徑:平均值約為11.5cm.

②中骨盆橫徑:也稱坐骨棘間徑。 兩坐骨棘間的距離, 平均值為10cm, 是胎先露部通過中骨盆的重要徑線, 其長短與分娩關係密切。

(4)骨盆出口平面:即骨盆腔的下口。

①出口前後徑:恥骨聯合下緣至骶尾關節間的距離, 平均值為11.5cm

②出口橫徑:也稱坐骨結節間徑。 兩坐骨結節間的距離, 平均值為9cm, 是胎先露部通過骨盆出口的徑線, 其長短與分娩的關係密切。

③出口前矢狀徑:平均值為6cm.④出口後矢狀徑:骶尾關節至坐骨結節間徑中點間的距離,

Advertisiment
平均值為8.5cm.若出口橫徑稍短, 而出口後矢狀徑較長, 兩徑之和>15cm時, 一般大小的胎頭可通過後三角區經陰☆禁☆道娩出。


胎兒娩出時的通道有哪些?

(5)骨盆軸與骨盆傾斜度

①骨盆軸:連接骨盆各假想平面中點的曲線, 代表骨盆軸。

②骨盆傾斜度:一般為60°。 若角度過大, 常影響胎頭銜接。

軟產道

軟產道是由子宮下段、宮頸、陰☆禁☆道及骨盆底軟組織構成的管道。

(1)子宮下段的形成:子宮下段由非孕時長約1cm的子宮峽部形成。 臨產後的規律宮縮進一步使子宮下段拉長達7~10cm.由於子宮肌纖維的縮複作用, 子宮上段的肌壁越來越厚, 子宮下段的肌壁被牽拉越來越薄。 由於子宮上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 在兩者間的子宮內面有一環狀隆起, 稱為生理縮複環。

Advertisiment

(2)宮頸的變化

①宮頸管消失:臨產前的宮頸管長約2cm, 臨產後宮頸內口向上向外擴張, 宮頸管形成漏斗形, 隨後宮頸管逐漸變短直至消失, 成為子宮下段的一部分。 初產婦多是宮頸管先消失, 宮頸外口後擴張;經產婦則多是宮頸管消失與宮頸外口擴張同時進行。

②宮口擴張:臨產前, 初產婦的宮頸外口僅容一指尖, 經產婦則能容納一指。 臨產後, 宮口擴張主要是子宮收縮及縮複向上牽拉的結果。 隨著產程進展, 宮口開全(10cm)時, 妊娠足月的胎頭方能通過。

(3)骨盆底、陰☆禁☆道及會陰的變化破膜後胎先露部下降直接壓迫骨盆底, 陰☆禁☆道粘膜皺襞展平使腔道加寬。 肛提肌使5cm厚的會陰體變成2~4mm薄的組織, 臨產後, 會陰體雖能承受一定壓力, 但分娩時若保護會陰不當,

Advertisiment
也容易造成裂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