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胎兒發育的微量密碼--從鈣到鋅的有用元素

胎寶寶發育的微量密碼——從鈣到鋅的有用元素

我們知道, 在構成人體的元素中, 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約占96%, 另4%則是礦物元素。 這些礦物元素中, 最主要的是鈣、磷、鎂、鈉和鉀, 日需求量約為300-3000毫克, 其他的元素需要量很小, 僅為30微克~30毫克。

工業社會導致礦物元素缺乏普遍存在

隨著工業化生產的到來, 缺乏礦物元素卻成為一種普遍的存在。

主要原因在於人類對礦物質元素的吸收從植物開始, 植物從土壤中吸收礦物質養分, 我們再直接的從植物性食品或間接地從動物性食品中獲取礦物質。

Advertisiment
這種吸收途徑現今極易造成礦物質的缺乏。

1、天然食品中的礦物質含量在下降

過度耕種使土壤中礦物質含量逐漸減少。 只有施用富含礦物質的糞肥才能補充土壤的不足, 但是我們從植物性食品中攝取的許多礦物質, 對植物並沒有促進生長的作用, 因此, 許多農民並不熱衷向土壤回補這些礦物質。 通過化肥補充的礦物質如氮、氮磷酸鹽和鉀, 可以促進植物生長, 但磷酸鹽可以喝微量元素(如鋅)相結合, 形成難以被植物吸收的物質, 導致營養鏈缺失, 破壞了酶的活性, 引起代謝紊亂。

2、必需礦物質在食品精製過程中流失

食物被加工成精米、精面、精白糖的過程中會損失90%的微量礦物元素。 為了追求口感, 現代人大多吃精緻的穀類。

Advertisiment
而這些精製的穀類食品把維生素、礦物質最豐富的部分都去除了, 這是因為含有這些成分的部分位於種子的種皮和皮下幾層細胞, 而這些部分如果不去掉, 吃起來很硬, 很難以下嚥, 為了讓米粒或麵粉變得柔軟, 一定要犧牲這些部分, 必需的礦物質就跟著一起被犧牲了。

雖然現在規定營養素含量必須達到法定的最低水準, 生產商大多添加鈣、鐵和B族維生素。 但這些遠遠不及食物本身含有的礦物質和維生素。

3、人體對礦物元素的需要量在增加

大工業生產的污染, 使人體內有潛在毒性元素增加了幾十倍。 被生活廢水、工廠的廢水污染的湖泊河水要成為飲用水必須對有機物進行生物處理、氯氣殺菌處理,

Advertisiment
最終破壞了微量元素平衡, 使得飲用水蒼白無味, 且產生大量鹵化物毒性致癌物質。 而工廠、汽車排放的廢氣也通過呼吸進入人體, 導致有害礦物元素越來越高, 而有益的礦物元素越來越低。 英國倫敦生物實驗室醫學小組的斯蒂芬•大衛斯醫生曾經採集了65000份血液、頭髮及汗液樣本。 分析後發現, 人體內鉛、鎘、鋁、汞含量增加, 而鎂、鋅、鉻、錳、硒含量下降, 並且結果無一例外。 鉛、鎘、鋁、汞等是有毒礦物元素, 是與必需礦物元素不相容的反營養物質, 這些有毒礦物元素可隨被污染的食品、空氣和水進入人體, 並隨年齡增加而不斷積累。

正因為工業生產帶來的礦物元素缺乏以及礦物元素本身對孕婦的重要作用, 孕期在補充維生素的同時補充礦物元素就顯得額外重要。

Advertisiment
因為礦物元素各自的重要作用, 在後文中, 我們將特別介紹各種礦物元素怎麼補。

礦物元素怎麼補才有效

礦物元素是生命活動必須的營養素, 主要從飲食中攝取。 正常情況下, 妊娠期微量元素的真正缺乏是不常見的, 只有妊娠前體內礦物質儲備不足, 妊娠後又供給不上才出現微量元素缺乏現象。

如果缺乏微量元素, 會給我們身體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在瞭解這個問題之前, 我們先來瞭解一下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到底有哪些?

構成人體的元素中, 含量最大的是碳、氫、氧、氮, 約占96%, 它們形成了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其餘的4%則由礦物元素構成。

這些礦物元素中,

Advertisiment
除鈣、磷、鎂是骨骼的主要組成成分, 其餘的元素主要起調節和平衡人體化學組成的作用。 上述三種元素, 加上控制體液平衡的元素鈉和鉀, 統稱為常量元素, 它們的日需求量比較大, 約為300-3000毫克。 此外, 其他元素的需求量很小, 僅30微克到30毫克, 稱為微量元素。

礦物元素對胎兒的作用

鈣——寶寶骨骼的構成元素

鈣的作用孕媽媽都清楚。 人體內含鈣量約1400克, 99%存在於骨骼和牙齒中, 鈣使骨骼結構堅固, 在幼年期骨骼生長時鈣不可或缺, 所以鈣對兒童尤其重要。 其餘10克左右的鈣存在於神經、肌肉和血液中。 在鎂的協同作用下, 鈣可使神經和肌肉降低興奮性。 鈣元素還有輔助維護人體酸堿平衡和助凝血的作用。

對寶寶來說, 鈣是不可或缺的,寶寶要從幾毫米的胚胎發育成一個長50cm、重3kg以上的新生兒,需要的營養非常多,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種就是鈣了。寶寶的鈣主要由媽媽供給。

鈣的利用能力不只取決於鈣的攝入,還取決於鈣的吸收。雖然鈣的吸收量與食品本身有關,但一般均為20%-30%。充足的維生素D攝入和適當的運動可促進人體鈣的平衡。對孕媽媽來說,每天曬曬太陽,散散步對補充鈣都是非常重要的。

鎂——説明鈣吸收的重要元素

鈣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其實,鈣的發揮離不開一個重要元素——鎂。在維持骨密度和肌肉、神經衝動方面,鈣與鎂並肩工作。很多孕媽媽很注意補鈣,但卻忽視了補充鎂。這樣的結果就是往往鈣攝入量過高,而鎂不足。其實鈣與鎂在綠葉蔬菜、堅果和種子中同時大量存在。孕媽媽每天吃足夠的綠葉蔬菜、一把堅果,就能同時攝入鈣與鎂了。

鎂不僅是鈣的親密戰友,也是合成蛋白質的重要元素。對體內的許多酶來說,鎂都十分重要。

鈉——神經傳導元素

鈉對神經傳導和維持血液、體液中水的濃度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不過很多孕媽媽不是鈉不足,而是鈉過量。鈉過量可能導致妊娠高血壓,為了保持體液濃度,人體會儲存水分,導致水腫或體液瀦留,對孕媽媽和寶寶是極為不利的。現在食物中鈉含量往往過高,尤其在加工過的食物中,孕媽媽最好多吃天然食物,少吃零食及各種加工食品。

鉀——鈉的好搭檔

鉀和鈉共同維持著水平衡和適度的神經、肌肉衝動。鉀大多存在於細胞內,鈉攝入量越高,鉀的需要量越大。水果、蔬菜和粗糧中都富含鉀,只要每天正常補充水果蔬菜,孕媽媽就不用擔心出現缺鉀的狀況。

鐵——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者

鐵是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成分,血紅蛋白主要負責向細胞輸送氧氣,並轉運二氧化碳。孕媽媽如果缺鐵,就會出現貧血的症狀。動物肝臟、血液及肉類中都含有豐富的鐵。很多紅色的蔬菜中也含有豐富的鐵。不過植物性鐵需要通過維生素C作用才能被人體吸收。對於孕媽媽來說,如果有貧血的症狀,最好還是通過動物肉類來補充。

鋅——保護和修復DNA的重要元素

鋅是保護和修復DNA的重要元素。孕媽媽缺鋅,可能導致胎兒發生中樞神經系統畸形,中度缺鋅可致宮內發育遲緩,免疫功能差,大腦發育受阻。鋅缺乏還可能導致產後抑鬱症,動物體內鋅的含量高於植物。孕媽媽可以通過動物食品攝入鋅。

錳——被遺忘的礦物元素

錳與體內20多種酶有關,其中最重要的是可以清除體內自由基的SOD。錳對維持血糖平衡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妊娠期缺錳會引起胎兒產生多種畸變,特別是嚴重地影響骨骼發育,出現關節重度變形,所以孕期一定要注意攝取錳。錳的最佳來源是熱帶水果、堅果、可食種子和粗糧。

一般來講,如果孕婦以谷類和蔬菜為主食通常不會發生缺錳,但要是經常吃加工得過於精細的食物或總以乳品、肉類為主食,還是會造成體內缺錳。

銅——雙刃劍

銅既是營養素,又是有毒元素。人體每天需攝入2毫克的銅。大部分自來水由銅管輸送,缺銅很少見。實際上,銅過量比銅缺乏更常見。尤其是妊娠期婦女,銅過量是引起產後抑鬱症的主要原因。銅過量比銅缺乏更常見。銅和鋅互為拮抗物質,銅過量會導致鋅缺乏,鋅過量又會導致銅缺乏。

鉻——糖耐量因數

鉻是葡萄糖耐量因數的重要組成成分。葡萄糖耐量因數在肝臟合成中主要作用是協助葡萄糖從血液運送至細胞。蘑菇、蘆筍、粗糧、豆類和堅果中鉻的含量都很高。持續的壓力和經常食用糖類,會消耗體內的鉻。

硒——維持心肌功能正常

硒是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重要組成成分,是維持心臟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具有清除血管中的有害物質,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減少血栓形成,預防心肌梗塞的作用,還有降低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功效。

孕媽媽缺硒,會影響胎兒正常的生長發育,多出現畸形兒,特別是無腦兒。出生的新生兒易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征、支氣管炎和肺發育異常。孕婦媽媽容易發生中毒症,殃及胎兒。硒主要存在于天然食物中,尤其是海產品和芝麻中含量更高。

鈣是不可或缺的,寶寶要從幾毫米的胚胎發育成一個長50cm、重3kg以上的新生兒,需要的營養非常多,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種就是鈣了。寶寶的鈣主要由媽媽供給。

鈣的利用能力不只取決於鈣的攝入,還取決於鈣的吸收。雖然鈣的吸收量與食品本身有關,但一般均為20%-30%。充足的維生素D攝入和適當的運動可促進人體鈣的平衡。對孕媽媽來說,每天曬曬太陽,散散步對補充鈣都是非常重要的。

鎂——説明鈣吸收的重要元素

鈣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其實,鈣的發揮離不開一個重要元素——鎂。在維持骨密度和肌肉、神經衝動方面,鈣與鎂並肩工作。很多孕媽媽很注意補鈣,但卻忽視了補充鎂。這樣的結果就是往往鈣攝入量過高,而鎂不足。其實鈣與鎂在綠葉蔬菜、堅果和種子中同時大量存在。孕媽媽每天吃足夠的綠葉蔬菜、一把堅果,就能同時攝入鈣與鎂了。

鎂不僅是鈣的親密戰友,也是合成蛋白質的重要元素。對體內的許多酶來說,鎂都十分重要。

鈉——神經傳導元素

鈉對神經傳導和維持血液、體液中水的濃度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不過很多孕媽媽不是鈉不足,而是鈉過量。鈉過量可能導致妊娠高血壓,為了保持體液濃度,人體會儲存水分,導致水腫或體液瀦留,對孕媽媽和寶寶是極為不利的。現在食物中鈉含量往往過高,尤其在加工過的食物中,孕媽媽最好多吃天然食物,少吃零食及各種加工食品。

鉀——鈉的好搭檔

鉀和鈉共同維持著水平衡和適度的神經、肌肉衝動。鉀大多存在於細胞內,鈉攝入量越高,鉀的需要量越大。水果、蔬菜和粗糧中都富含鉀,只要每天正常補充水果蔬菜,孕媽媽就不用擔心出現缺鉀的狀況。

鐵——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者

鐵是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成分,血紅蛋白主要負責向細胞輸送氧氣,並轉運二氧化碳。孕媽媽如果缺鐵,就會出現貧血的症狀。動物肝臟、血液及肉類中都含有豐富的鐵。很多紅色的蔬菜中也含有豐富的鐵。不過植物性鐵需要通過維生素C作用才能被人體吸收。對於孕媽媽來說,如果有貧血的症狀,最好還是通過動物肉類來補充。

鋅——保護和修復DNA的重要元素

鋅是保護和修復DNA的重要元素。孕媽媽缺鋅,可能導致胎兒發生中樞神經系統畸形,中度缺鋅可致宮內發育遲緩,免疫功能差,大腦發育受阻。鋅缺乏還可能導致產後抑鬱症,動物體內鋅的含量高於植物。孕媽媽可以通過動物食品攝入鋅。

錳——被遺忘的礦物元素

錳與體內20多種酶有關,其中最重要的是可以清除體內自由基的SOD。錳對維持血糖平衡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妊娠期缺錳會引起胎兒產生多種畸變,特別是嚴重地影響骨骼發育,出現關節重度變形,所以孕期一定要注意攝取錳。錳的最佳來源是熱帶水果、堅果、可食種子和粗糧。

一般來講,如果孕婦以谷類和蔬菜為主食通常不會發生缺錳,但要是經常吃加工得過於精細的食物或總以乳品、肉類為主食,還是會造成體內缺錳。

銅——雙刃劍

銅既是營養素,又是有毒元素。人體每天需攝入2毫克的銅。大部分自來水由銅管輸送,缺銅很少見。實際上,銅過量比銅缺乏更常見。尤其是妊娠期婦女,銅過量是引起產後抑鬱症的主要原因。銅過量比銅缺乏更常見。銅和鋅互為拮抗物質,銅過量會導致鋅缺乏,鋅過量又會導致銅缺乏。

鉻——糖耐量因數

鉻是葡萄糖耐量因數的重要組成成分。葡萄糖耐量因數在肝臟合成中主要作用是協助葡萄糖從血液運送至細胞。蘑菇、蘆筍、粗糧、豆類和堅果中鉻的含量都很高。持續的壓力和經常食用糖類,會消耗體內的鉻。

硒——維持心肌功能正常

硒是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重要組成成分,是維持心臟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具有清除血管中的有害物質,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減少血栓形成,預防心肌梗塞的作用,還有降低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功效。

孕媽媽缺硒,會影響胎兒正常的生長發育,多出現畸形兒,特別是無腦兒。出生的新生兒易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征、支氣管炎和肺發育異常。孕婦媽媽容易發生中毒症,殃及胎兒。硒主要存在于天然食物中,尤其是海產品和芝麻中含量更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