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 在還沒有超聲波診斷技術的時候, 人們要瞭解胎兒在母親腹中的狀況, 惟一的辦法就是聽胎兒的心聲和號母親的脈搏。 這種辦法, 怎麼說也都是“隔靴搔癢”。 後來, 有了超聲波的電子掃描器, 無論是醫生, 還是母親, 都可以直觀、仔細地瞭解胎兒的狀況了。 這時, 人們就知道了胎兒對來自外部的刺激都會有所反應的事實。
有一個日本醫生, 利用超聲波觀察到了一個現象。 有一位37歲的婦女, 一直想要孩子, 好不容易懷了孕, 當她從超聲波圖像裝置中第一次看到胎兒活動的情景時, 激動得哭了起來。
Advertisiment
這位醫生認為, 如果說, 胎兒能理解母親的感情變化, 可能證據不夠, 但確實可以說母親和胎兒之間的關係絕不僅僅只是一個供求營養成分的關係。
Advertisiment
後來, 有科學家在研究大腦與荷爾蒙等化學物質時得出結論:在母親與胎兒之間傳遞著一種與電信號完全不同的另一種信號, 例如, 母親一緊張, 其內分泌就發生變化, 通過臍帶進人胎兒體內的激素濃度也就變化, 直接對胎兒的狀況產生影響。
這也就是人們提出“胎教”理論的依據。 讓還在母親腹中的胎兒學外語、聽音樂, 期望孩子出世後成為外語、音樂的專門人才, 恐怕多數時候只會成為父母單方面的美好憧憬, 可能也是對胎教的一種誤解。 但是, 為了生一個身心都健康的孩子, 保持愉快的心境, 平衡地攝取各種營養, 強健身體, 無論如何都是正確的和重要的。 因為注意修養, 以求生個好孩子的母親,
Advertisiment
因此, 在孩子還只有負1歲時, 就開始善待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