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胎動時寶寶在做什麼?胎動多少次正常?

胎動是准媽媽感知寶寶存在的重要方式。 有的准媽媽在第一次感受到胎動時激動異常, 有的甚至喜極而泣。 那麼胎動究竟是什麼感覺?准媽媽又該如何正確認識胎動呢?

什麼是胎動

胎動是指胎兒在孕婦子宮腔裡因自主性活動撞擊子宮壁, 從而引起孕婦腹部變化。 胎動易受到孕婦的情緒、動作、環境刺激等影響, 它是檢測胎兒活動量增減的指標之一, 胎動異常一般也預示著潛在的健康問題。

Advertisiment

胎動時寶寶在做什麼?

全身性運動:整個軀幹的運動, 例如翻身。 這種運動力量比較強, 而且每一下動作持續的時間比較長, 一般為3-30秒。

胸壁運動:這種運動比較短而弱, 一般媽媽不大容易感覺得到。

肢體運動:伸伸胳膊、扭一下身子等等, 每一下動作持續時間一般為1-15秒。

下肢運動:踢腿運動, 這種動作很快, 力量比較弱, 每一下胎動持續時間一般在1秒以內。

Advertisiment

有胎動啦!孕媽啥感覺?

由於每個孕媽的個人身體情況不同, 所以對胎動的感覺也會不同。 腹壁薄的孕媽比腹壁厚的孕媽更容易感覺到胎動, 換言之, 瘦一點的孕媽對胎動的感知力更強。 當然, 這還與孕媽的敏感度有關, 當胎動還很微弱的時候, 敏感的孕媽就能有所感覺, 但遲鈍一些的孕媽很可能就感覺不到。

最初胎動的感覺

如果是首次懷孕, 孕媽第一次感覺到胎動可能會在18-20周左右。 剛開始的胎動若有若無, 像是蝴蝶在扇動翅膀, 微弱、不明顯。 慢慢孕媽會感覺到寶寶的胎動變得越來越有勁, 也越來越有規律。 孕早期由於胎兒運動量小, 動作幅度小, 此時胎動位置在肚臍附近, 胎動的感覺類似脹氣、腸胃蠕動, 也有孕媽表示像小魚遊動。

Advertisiment

20-24周胎動的感覺

這幾周裡, 寶寶的胎動會越來越多。 從這時起, 一直到接下來的十幾個星期裡, 將是胎兒胎動非常活躍的時期, 寶寶正忙著在媽媽的肚子裡踢腿、翻筋斗呢。

24-28周胎動的感覺

寶寶可能開始打嗝了, 孕媽偶爾會感到肚子陣發性的一跳一跳。 這個時期孕媽的羊膜囊裡容納了多達740毫升的羊水, 寶寶可以在裡面自由活動。 此時, 寶寶可以感受一些外界刺激, 當外界突然發出聲響, 寶寶會在子宮裡跳一下。 一般從28周開始, 寶寶的生活節奏就比較明顯了, 會有睡眠和覺醒的週期。 寶寶醒著時, 胎動就多, 胎動的幅度也大。 寶寶睡覺時, 就顯得很安靜, 即便有胎動, 動作也很小。 所以, 從現在起, 孕媽需要好好瞭解寶寶的“作息”,

Advertisiment
每天數胎動, 作為監控寶寶健康狀況的一個自助手段。

29-31周胎動的感覺

雖然寶寶胎動的幅度變小, 但孕媽卻能更加明顯的感覺到胎動。 胎動的幅度變小, 是因為隨著寶寶長大, 孕媽子宮裡的空間變得狹窄, 胎兒的活動自然受到了限制。

32-33周胎動的感覺

寶寶的胎動將達到高峰, 發育正常的胎兒此時活動頻繁, 大動作增多, 孕媽感受明顯, 同時胎兒的位置升高, 胎動位置在孕媽的胃部及兩側。 由於寶寶越來越大, 越來越強壯, 從現在開始, 寶寶胎動的頻率明顯增加, 胎動方式也變得多種多樣。

36周左右胎動的感覺

這時候, 寶寶可能已經頭朝下蜷曲著身體, 擺好了最終出生時的姿勢。 如果是頭胎, 孕媽子宮和腹部的肌肉會比較緊,

Advertisiment
能幫助寶寶保持這種姿勢。 孕媽能感覺到的寶寶胎動主要是來自於小胳膊和小腿捅肚子, 有時候還可能會把孕媽的肋骨踢得生疼。 如果是二胎, 孕媽腹部的肌肉可能鬆弛而不那麼結實有力, 寶寶可能會不斷改變姿勢和胎位, 甚至有可能直到預產期都會不斷改變。

36-40周胎動的感覺

隨著寶寶越來越大, 撐滿了孕媽的子宮, 胎動也隨之減少, 大翻身式的胎動不再那麼頻繁, 胎動位置在孕媽的整個腹部。 孕媽可能會感到寶寶快速、突發的胎動。 如果寶寶正在吮吸拇指, 突然找不到拇指了, 寶寶的小腦袋就會從一邊轉到另一邊, 試圖找回自己的拇指。 這時, 孕媽就會感到寶寶這一快速、突發的胎動。 在孕期的最後兩周, 胎兒成長的速度會略微下降,因此胎動也會稍慢下來,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孕媽不必過於擔心。

怎樣判斷胎動是否正常?

正常胎動

胎動正常表示胎盤功能良好,輸送給胎兒的氧氣充足,胎兒發育健全,小生命在宮內生活愉快。一般來說,孕28周以後,胎動約每小時3-5次,12小時內胎動約為30-40次。胎動的強弱和次數,個體差異很大,有的胎兒12小時多達100次以上,但只要胎動有規律,有節奏,變化曲線不大,即證明胎兒發育是正常的。

正常情況下,一晝夜胎動強弱及次數有一定的變化,一天之中以早晨次數少,下午6點以後增多,晚上8-11點胎動最為活躍。胎動的次數並非恒定不變,妊娠28-38周是胎動活躍的時期,以後稍減弱,直至分娩。孕婦的運動、姿勢、情緒以及強聲、強光和觸摸腹部等,都可引起胎動的變化。

異常胎動

12小時胎動少於20次則為異常,少於10次則表明胎兒在子宮內有缺氧現象,十分危險。在一段時間內胎動超過正常次數,胎動頻繁,或無間歇的躁動,也是宮內缺氧的表現。胎動次數明顯減少直至停止,是胎兒在宮內重度窒息的信號。當胎兒的生命受到威脅時,胎兒便出現異常的胎動,不僅表現在次數上,而且還體現在性質上,如強烈的、持續不停的推扭樣的胎動或踢動,甚或是微弱的胎動,這些都是不祥之兆,應及時就診。

妊娠28周後,胎動部位多在中上腹,很少出現小腹下部。如果小腹下部經常出現胎動,則可視為異常,表明胎位不正常,多為臀位或橫位,容易造成分娩困難,應及時就診。

急促胎動後,突然停止

臍帶繞頸、打結。好動的小傢伙翻身打滾時一不小心被臍帶纏住了,就會導致因缺氧而窒息的現象,從而造成急促運動又突然停止的現象,這是胎兒異常的信號。

胎動突然加劇,隨後慢慢減少

缺氧、受到外界刺激、高血壓、受到外界撞擊、胎盤早期剝離,以及外界噪音的刺激都會使胎兒做出類似的反應。建議有妊高症的孕媽,應定時到醫院做檢查,並注意休息,不要過度勞累。無論是走路還是乘公共汽車,儘量和他人保持距離,不到吵雜的環境中去,防止外力衝撞和刺激。保持良好的心態,放鬆心情,控制情緒。

胎動突然減少

孕媽血糖過低、發燒發熱、羊水量減少、服用鎮靜劑等會造成胎動減少。如果體溫持續過高,超過38攝氏度,就會使胎盤、子宮的血流量減少,小傢伙也就變得安靜許多。為寶寶健康著想,孕媽注意隨氣溫變化增減衣物,避免感冒,儘量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去。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的空氣流通,適當進行鍛煉。平時多喝水、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

胎動計數的方法

計數胎動時,孕婦最好用左側臥位的姿勢,環境要安靜,思想要集中,心情要平靜,以確保測量的資料準確。為了測量胎動,也可以選購簡單的胎心測量工具。

三點檢測:孕媽每天固定同一時間段,最好的時間是每天上午8-9點,下午1-2點,晚上8-9點,各計數胎動1次,每次數1小時,3次計數相加乘以4,就是12小時的胎動數。若12小時胎動少於20次,就有異常的可能,若12小時胎動少於10次或少於平時胎動平均數的50%,則提示胎兒缺氧,所以一旦胎動減少,應立即就醫。

白天檢測:孕媽在白天測10次胎動。如能檢測到10次胎動就是正常的,如胎動檢測低於10次可能為異常。

餐後檢測:孕媽從懷孕28周起,建議在晚餐後,記錄10次胎動所需的時間。若10次胎動時間小於120分鐘,表示胎動次數沒有異常。若沒有感覺胎動,或10次胎動時間大於2小時,應儘快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睡前檢測:如果每日3次計數有困難,可於每日臨睡前1小時計數1次,每天的檢測時間也應該是固定的。然後將每日的數位記錄下來,描繪成曲線,便於觀測胎動的變化情況,及時瞭解胎兒的安危情況。

時長檢測:孕媽監測10次胎動所需要的時長。若10次胎動所花時間超過3小時,可能為異常,應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胎動多少次正常

胎動次數多少、快慢、強弱等,是胎寶寶健康情況的一種反映。而在孕期的不同時間段,胎動的次數和幅度也不同。胎動多少次正常?

最早,在孕7-8周時就已經開始有胎動了。但此時孕媽咪還無法感覺到,只能通過B超觀察胎寶寶在子宮裡做出各種動作。孕四五個月時,孕媽咪能感覺到胎動,但此時能感覺到的胎動次數還是很少,胎動的間隔時間也很長。這是因為胎寶寶的力量還不足,需要比較強烈地運動才能讓孕媽咪感覺到。

到了懷孕28周,胎寶寶會逐漸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胎動次數也會相對穩定下來。正常情況下,孕28周時胎動的次數是12小時內30-40次左右。胎寶寶有自己的睡眠規律,因此一天中晝夜胎動強弱及次數有一定的變化,一天之中以早晨次數少,下午6點以後增多,晚上8-11點胎動最活躍。

此外,胎動的次數還受很多因素影響。有些孕媽咪會發現,在自己忙碌的時候,胎動的次數會比較少;而當自己坐下來放鬆時,胎動次數會明顯增多。

需要注意的是,胎動的強弱和次數個體差異很大。有的胎寶寶在12小內胎動次數多達100次以上,有的只有30-40次。但只要胎動有規律、有節奏、變化曲線不大,都說明胎兒發育是正常的。

胎動正常表示胎盤功能良好,輸送給胎兒的氧氣充足,胎兒發育健全,小生命在宮內愉快地生活著。若孕媽咪發現在12小時內,胎動少於20次,或1小時內胎動小於3次,往往表示胎兒有缺氧的可能,需要及時檢查觀察胎兒情況。

胎兒成長的速度會略微下降,因此胎動也會稍慢下來,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孕媽不必過於擔心。

怎樣判斷胎動是否正常?

正常胎動

胎動正常表示胎盤功能良好,輸送給胎兒的氧氣充足,胎兒發育健全,小生命在宮內生活愉快。一般來說,孕28周以後,胎動約每小時3-5次,12小時內胎動約為30-40次。胎動的強弱和次數,個體差異很大,有的胎兒12小時多達100次以上,但只要胎動有規律,有節奏,變化曲線不大,即證明胎兒發育是正常的。

正常情況下,一晝夜胎動強弱及次數有一定的變化,一天之中以早晨次數少,下午6點以後增多,晚上8-11點胎動最為活躍。胎動的次數並非恒定不變,妊娠28-38周是胎動活躍的時期,以後稍減弱,直至分娩。孕婦的運動、姿勢、情緒以及強聲、強光和觸摸腹部等,都可引起胎動的變化。

異常胎動

12小時胎動少於20次則為異常,少於10次則表明胎兒在子宮內有缺氧現象,十分危險。在一段時間內胎動超過正常次數,胎動頻繁,或無間歇的躁動,也是宮內缺氧的表現。胎動次數明顯減少直至停止,是胎兒在宮內重度窒息的信號。當胎兒的生命受到威脅時,胎兒便出現異常的胎動,不僅表現在次數上,而且還體現在性質上,如強烈的、持續不停的推扭樣的胎動或踢動,甚或是微弱的胎動,這些都是不祥之兆,應及時就診。

妊娠28周後,胎動部位多在中上腹,很少出現小腹下部。如果小腹下部經常出現胎動,則可視為異常,表明胎位不正常,多為臀位或橫位,容易造成分娩困難,應及時就診。

急促胎動後,突然停止

臍帶繞頸、打結。好動的小傢伙翻身打滾時一不小心被臍帶纏住了,就會導致因缺氧而窒息的現象,從而造成急促運動又突然停止的現象,這是胎兒異常的信號。

胎動突然加劇,隨後慢慢減少

缺氧、受到外界刺激、高血壓、受到外界撞擊、胎盤早期剝離,以及外界噪音的刺激都會使胎兒做出類似的反應。建議有妊高症的孕媽,應定時到醫院做檢查,並注意休息,不要過度勞累。無論是走路還是乘公共汽車,儘量和他人保持距離,不到吵雜的環境中去,防止外力衝撞和刺激。保持良好的心態,放鬆心情,控制情緒。

胎動突然減少

孕媽血糖過低、發燒發熱、羊水量減少、服用鎮靜劑等會造成胎動減少。如果體溫持續過高,超過38攝氏度,就會使胎盤、子宮的血流量減少,小傢伙也就變得安靜許多。為寶寶健康著想,孕媽注意隨氣溫變化增減衣物,避免感冒,儘量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去。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的空氣流通,適當進行鍛煉。平時多喝水、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

胎動計數的方法

計數胎動時,孕婦最好用左側臥位的姿勢,環境要安靜,思想要集中,心情要平靜,以確保測量的資料準確。為了測量胎動,也可以選購簡單的胎心測量工具。

三點檢測:孕媽每天固定同一時間段,最好的時間是每天上午8-9點,下午1-2點,晚上8-9點,各計數胎動1次,每次數1小時,3次計數相加乘以4,就是12小時的胎動數。若12小時胎動少於20次,就有異常的可能,若12小時胎動少於10次或少於平時胎動平均數的50%,則提示胎兒缺氧,所以一旦胎動減少,應立即就醫。

白天檢測:孕媽在白天測10次胎動。如能檢測到10次胎動就是正常的,如胎動檢測低於10次可能為異常。

餐後檢測:孕媽從懷孕28周起,建議在晚餐後,記錄10次胎動所需的時間。若10次胎動時間小於120分鐘,表示胎動次數沒有異常。若沒有感覺胎動,或10次胎動時間大於2小時,應儘快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睡前檢測:如果每日3次計數有困難,可於每日臨睡前1小時計數1次,每天的檢測時間也應該是固定的。然後將每日的數位記錄下來,描繪成曲線,便於觀測胎動的變化情況,及時瞭解胎兒的安危情況。

時長檢測:孕媽監測10次胎動所需要的時長。若10次胎動所花時間超過3小時,可能為異常,應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胎動多少次正常

胎動次數多少、快慢、強弱等,是胎寶寶健康情況的一種反映。而在孕期的不同時間段,胎動的次數和幅度也不同。胎動多少次正常?

最早,在孕7-8周時就已經開始有胎動了。但此時孕媽咪還無法感覺到,只能通過B超觀察胎寶寶在子宮裡做出各種動作。孕四五個月時,孕媽咪能感覺到胎動,但此時能感覺到的胎動次數還是很少,胎動的間隔時間也很長。這是因為胎寶寶的力量還不足,需要比較強烈地運動才能讓孕媽咪感覺到。

到了懷孕28周,胎寶寶會逐漸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胎動次數也會相對穩定下來。正常情況下,孕28周時胎動的次數是12小時內30-40次左右。胎寶寶有自己的睡眠規律,因此一天中晝夜胎動強弱及次數有一定的變化,一天之中以早晨次數少,下午6點以後增多,晚上8-11點胎動最活躍。

此外,胎動的次數還受很多因素影響。有些孕媽咪會發現,在自己忙碌的時候,胎動的次數會比較少;而當自己坐下來放鬆時,胎動次數會明顯增多。

需要注意的是,胎動的強弱和次數個體差異很大。有的胎寶寶在12小內胎動次數多達100次以上,有的只有30-40次。但只要胎動有規律、有節奏、變化曲線不大,都說明胎兒發育是正常的。

胎動正常表示胎盤功能良好,輸送給胎兒的氧氣充足,胎兒發育健全,小生命在宮內愉快地生活著。若孕媽咪發現在12小時內,胎動少於20次,或1小時內胎動小於3次,往往表示胎兒有缺氧的可能,需要及時檢查觀察胎兒情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