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成為完美母親嗎?你認為自己是一個完美母親嗎?想知道你離完美母親相差多少嗎?來看一看我們為您帶來的文章吧!
胎寶寶宣布:完美母親7條標準 >>>做全職好媽媽必備N個條件
第一, 完美的母親最最最愛的就是我 雖然我還在媽媽肚子里,我可是已經有感覺的喲,科學家說我已經會做夢了,所以我首先求我的媽媽愛我,先讓爸爸他靠邊站,他要是寂寞,可以也來學著愛我。 但是我也要求爸爸愛我,我最喜歡聽爸爸低沉的嗓音。 對啦,爸爸媽媽相愛,就是最愛我。
第二, 完美媽媽應該能吃 忘掉所有關于身材和減肥的念頭,吃下所有我愛吃的東西:水果、蔬菜、雞鴨魚肉……不、不要吃藥,好苦啊!要知道,媽媽吃下去的東西,我也會在幾分鐘之后嘗到,什么,媽媽不知道我愛吃什么,沒關系,有很多專門研究這個問題的書,讓爸爸去買,畢竟這就是我需要有個爸爸的理由。
Advertisiment
第三, 完美的媽媽會唱歌 在我忙完吃飯睡覺這些事后感到無聊時,媽媽總是陪我玩。 媽媽的嗓音好好聽喲,尤其是唱歌時,我都會顧不上吮我的大拇指,為什么爸爸會說媽媽五音不全呢?一定是妒嫉,對了,卑鄙的嫉妒!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捉迷藏,讓媽媽找我的小腳腳,不對,不對,這是頭,底下才是腳。 媽媽有時好笨的,讓我感到比媽媽聰明多了,好有成就感,青出于藍嘛。
Advertisiment
第四, 完美的媽媽總散步 她會常常帶我去有樹的地方去,誰在說我不知道什么是樹,我當然知道!樹是聞起來很舒服很舒服的東西,我喜歡在樹蔭下跳芭蕾或打太極,有時我還能二者同時做,我能干吧?
第五, 完美的媽媽不吸煙也不準別人在我面前吸 包括爸爸!網上有文章說媽媽吸煙,孩子出生幾年后也很會想吸煙,而且還會很不聽話,所以我決定一聞到煙味就暗示媽媽大聲咳嗽,要知道一些人很自私,不會事事首先想到我,難道我不是這個世界的中心嗎?這可真讓我傷心,幸好我永遠是完美的媽媽的世界中心。 >>>做好媽媽的“秘笈”
第六, 完美的媽媽不喝酒、咖啡和可樂 當媽媽在我15天大時發現我的存在后,爸爸提議喝酒慶祝,媽媽怕我不喜歡酒精的刺激,只喝了些可樂,其實可樂就夠讓我興奮了,最好也少喝,媽媽最好只喝果汁和奶什么的。
Advertisiment
第七, 完美的母親不長時間看電視,不長時間打游戲機,不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不去逛商場,不與人爭吵生氣、不熬夜、不過度勞累,不…… 哇,世上真有這樣的完美母親嗎?我相信有,因為我母親就是這樣,我愛她,她是我的,而且即使她不完美,我還是愛她。 你要是羨慕我們,就自己做一個這樣的母親,生一個象我這樣的寶寶吧。
Advertisiment
延伸]
那么, 在大腦發育非常活躍的兒童時期, 對孩子們進行早期教育是不是就不能促進孩子智力的發育呢?漢城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徐有憲教授介紹說:“最近在美國出來了這樣一個科研成果。 該科研成果認為:在孩子3-6歲的時候負責其思考和性格機能的腦神經的發育會達到最高峰。 ”
可是, 實施早期教育是有一定的時間上的要求的。 他強調說:“本來應該在上小學時教給孩子的知識, 結果在他上幼兒園時就教給他了, 這根本不能算是什么早期教育。 ” >>>好媽媽的十條“戒律”
特別是對于像聽、說、讀、寫這些和語言能力相關的學習, 只有在孩子長到5-6周歲的時候教他, 才是和孩子的成長過程相適應的。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所謂“適期教育”。
Advertisiment
《好媽媽, 慢慢來》一書的作者, 韓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申宜真教授也對“早期教育”感到極為憂慮。 她在臨床過程中目睹的早期教育帶來的危害, 可以說已經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 去年僅僅在漢城新村圣佛蘭思醫院, 因為父母極端的養育方法所導致的前來接受治療的、有嚴重心理障礙的兒童就達700名之多, 占兒童心理科患者總數的三分之一左右。
申教授認為:“在孩子1-3歲這個時期, 他們的大腦的確在飛速地發展。 但是如果因此就希望使用一些人為的手段對他們的大腦進行開發, 那么這樣的想法是非常危險的。 ”她還警告說:“在孩子還非常幼小的時候, 就強迫他們學習的話, 很可能會增加他們的暴力傾向。 同時,由此而產生的各種壓力還會對他們的大腦造成損傷。”
著有《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天才的話,首先請做一個熱情的父母吧》一書的徐教授強調說:“對于父母來說,最為重要的是要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不急躁,使孩子能夠自發地學習。”
中央大學幼兒教育系的李原英教授也認為:“如今,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們沒有一定的信念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他說:“父母們千萬不能掉進以早期教育為名,故意地造成父母們的不安感,從而試圖牟取利益的各種從事教育事業的公司及其他各種機構的商業陷阱里。”
漢城大學醫學院神經精神學系的趙守千博士說:“重要的是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觀察和關心。當孩子到了對某些事物感興趣的時候,做父母的非常自然地給他們以這方面的刺激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
直接的體驗性教育也非常重要。徐教授指出:“在兒童時期,玩就是一種直接的體驗,就是一種十分有價值的學習形式。孩子們喜歡的游戲可以促進他們大腦的發育,相反強制教育則是記憶力的天敵。”
申教授說:“在兒童時期,如果可以充分地發揮孩子們的好奇心的話,就可以使他成為一個學習非常優秀的孩子。在孩子長到五歲之前,與其教教他們電腦,讓他們讀書,還不如讓他們和同齡的孩子們在一起盡情地玩耍、畫畫、做各種各樣的游戲。父母給他們創造這樣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延世大學社會學系的韓惠清教授通過現代社會遭遇的“動機危機”現象,指出了未來教育的方向。她還解釋說:“在孩子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動機之前,父母就不斷地向他們提供這提供那的話,以后孩子很可能會成長為一個既不想得到什么,也不想成就什么的兒童。這是非常讓人擔心的。”因此,父母要通過和孩子們一起爬山、一起做游戲、一起做飯等這些日常事務和體驗,向孩子們提供可以讓他們感到成就感的機會。 >>>好媽媽的傳統與現代標準
編輯:芯蕊
同時,由此而產生的各種壓力還會對他們的大腦造成損傷。”著有《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天才的話,首先請做一個熱情的父母吧》一書的徐教授強調說:“對于父母來說,最為重要的是要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不急躁,使孩子能夠自發地學習。”
中央大學幼兒教育系的李原英教授也認為:“如今,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們沒有一定的信念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他說:“父母們千萬不能掉進以早期教育為名,故意地造成父母們的不安感,從而試圖牟取利益的各種從事教育事業的公司及其他各種機構的商業陷阱里。”
漢城大學醫學院神經精神學系的趙守千博士說:“重要的是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觀察和關心。當孩子到了對某些事物感興趣的時候,做父母的非常自然地給他們以這方面的刺激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
直接的體驗性教育也非常重要。徐教授指出:“在兒童時期,玩就是一種直接的體驗,就是一種十分有價值的學習形式。孩子們喜歡的游戲可以促進他們大腦的發育,相反強制教育則是記憶力的天敵。”
申教授說:“在兒童時期,如果可以充分地發揮孩子們的好奇心的話,就可以使他成為一個學習非常優秀的孩子。在孩子長到五歲之前,與其教教他們電腦,讓他們讀書,還不如讓他們和同齡的孩子們在一起盡情地玩耍、畫畫、做各種各樣的游戲。父母給他們創造這樣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延世大學社會學系的韓惠清教授通過現代社會遭遇的“動機危機”現象,指出了未來教育的方向。她還解釋說:“在孩子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動機之前,父母就不斷地向他們提供這提供那的話,以后孩子很可能會成長為一個既不想得到什么,也不想成就什么的兒童。這是非常讓人擔心的。”因此,父母要通過和孩子們一起爬山、一起做游戲、一起做飯等這些日常事務和體驗,向孩子們提供可以讓他們感到成就感的機會。 >>>好媽媽的傳統與現代標準
編輯: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