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胎教不是神話 別走進3大誤區

胎教, 是指當寶寶還在肚子裡的時候, 孕媽咪從聽覺、視覺、觸覺方面對胎兒進行刺激, 然後試圖讓寶寶作出反應的行為。 這些刺激, 有些是對寶寶發育有利的, 也有一些是無用功, 歲寶寶的發育並無益處。
小薇的寶寶已經4歲多了, 活潑可愛, 但唯一的遺憾就是, 她也是一個跑調王。 小薇每次看著她都猛搖頭, 她自己本人就是五音不全, 所以在孕期的時候為了避免讓寶寶跟她走上一樣的悲壯之路, 她在早就開始計畫寶寶的音樂胎教, 各種古典音樂、流行歌曲甚至是古箏、琵琶等樂曲, 每天輪流、定時播放,
Advertisiment
為的就是改變寶寶對音樂的敏感度。 可結果證明, 她的遺傳力量還是很龐大的。
醫生有話說:家長們一定要知道, 胎教是在優孕受孕和優升養胎的基礎上, 通過母親對胎兒身心發展提供的良好影響, 而對孩子的成長發育起促進作用, 是集優生、優育、優教於一體的一門實用科學。 因此, 孕媽媽們需要先認清胎教的科學原理, 胎教不是孕育神話的捷徑, 我們需要以端正的態度看待胎教, 然後循序漸進地實施胎教, 這才有可能收穫到胎教的效果。
二、小心步入胎教三大誤區
1、隨時進行拍打胎教?— 可能影響胎兒休息 據調查發現, 孕媽咪在懷孕期間, 最常的動作就是拍打肚子, 第二個動作就是拍打肚子裡的寶寶, 讓他們兩個人有進一步的互動。
Advertisiment
所以, 當寶寶有胎動之後, 孕媽咪經常時不時就拍打一下自己的大肚皮。
小編有話說:
當胎兒踢肚子時, 母親可輕輕拍打被踢部位, 然後再等第二次踢肚。 胎兒再踢, 母親就再拍打。 每天早晚兩次, 每次3-5分鐘。 據說, 生下來的寶寶在聽、說和使用語言方面都能獲得最高分, 有助於孩子的智力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 胎動並不是寶寶閑來無事在和你做遊戲, 他可能是伸個懶腰, 或換個睡姿。 如果准媽咪時常不顧場合於時間便拍打肚皮, 很容易引起胎兒的煩躁不安, 反而會影響胎兒休息。
2、音樂胎教愈多愈好?— 小心干擾胎兒聽力 如今, 市面上有一些熱門的“胎教”課程, 其中就包括音樂胎教, 懷孕3個月時, 每次5-12分鐘;在懷孕6個月後,
Advertisiment
每次20分鐘, 一天1-2次。 連音箱擺放的位置都有講究, 放在1米左右處, 揚聲器對著腹部, 分貝在65-75。 這種音樂胎教, 真的有效嗎? 小編有話說:
用聲音刺激胎兒, 無非是想對其生長發育產生積極影響, 但是否真的有實際意義還不一定。 音樂通過母體的傳遞, 再傳送到胎兒的聽覺神經時, 已經不再是原來意義上的音樂了, 旋律與節奏都已經產生了變化, 成為單純的物理聲波, 反而有可能對胎兒造成易干擾和易激惹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