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胎兒的聽覺器官和大腦聽覺中樞有了生理功能後, 父母要在保證供給足夠的營養和維生素、微量元素的前提下, 經常用音樂的、語言的、觸摸的刺激, 給胎兒輸入“資訊流”, 對胎兒的感覺器官和大腦產生一定的影響, 促進神經原結構的形成。 但是, 孩子出生後特別是出生後6個月內, 是孩子大腦細胞增殖的又一個高峰期。 所以, 孩子出生後一樣要加強營養供給, 並且繼續給予適時的、適宜的刺激資訊, 以促使神經系統的進一步完善。
人類是大腦最發達的靈長類動物, 新生兒出生時大腦的大小和重量已達到成人的1/3。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由此看來, 孩子出生後, 必須在他還不能理解語言的初期, 就開始聽語言的聲音, 要聽具有語言模式的講話聲。 只聽人群的說話雜訊, 效果是不大的。 除了聲音刺激之外,
Advertisiment
關於什麼是早期教育, 國內外專家學者已有很多論述, 但至今仍有許多人片面地認為早期教育就是知識教育、智育教育, 就是早讀、早寫、早算。 因此, 很早就教孩子識字, 背唐詩, 寫字, 算術, 灌輸知識。 其實這些教育內容脫離了孩子神經心理方面的基礎, 如此過早過急地硬性實施, 不但不會達到預期目的, 而且會適得其反。
關於早期教育, 一方面是說要在孩子已具備接受某種方式和內容的資訊刺激時, 不失時機地給予這些資訊刺激;另一方面是說, 在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 其神經心理方面決定了孩子發育的應該是什麼器官的能力,
Advertisiment
胎兒從出生到學齡前, 經過了新生兒期(出生後一個月內的時間)、嬰兒期(一個月以後到滿一周歲的時間)、幼兒期(一周歲後至滿三周歲的時間)、學齡前期(從三周歲以後直到七歲以前的時間)。 在上述的不同時期內, 孩子的神經和心理發展的水準不一樣, 所要求給予的教育內容與方式也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