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胎教可塑造胎兒性格 意念胎教效果顯著

胎教可塑造胎兒性格

人與人性格存在個體差異, 早在胎兒時期就已表露出來, 有的安詳文靜, 有的活潑好動, 有的淘氣調皮。 這既和先天神經類型有關, 也與懷孕時胎兒所處的內外環境有關。

先天和後天兩種因素影響人的性格形成。 就先天而言, 與父母性格的遺傳基因有關, 也與出生前胎兒在子宮內所受到的影響有關;後天因素則是在其出生後的社會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

例如, 准媽媽勞累的生活, 過度緊張的情緒, 過重的腹部壓力及外界強烈、持久的雜訊, 都會引起胎兒躁動不安。 這種強烈的反應是對父母敲的警鐘,

Advertisiment
它不但會引起流產、早產, 而且能對出生後的寶寶的性格行為帶來不良影響。

可以說, 胎教對胎兒性格有關鍵性作用。 如果准媽媽生活在和諧、溫暖、充滿慈愛的家庭, 胎兒幼小的心靈將受到同化, 潛意識裡等著自己那個美好的世界, 逐步形成熱愛生活、相信自己、活潑外向等性格。

相反, 如果准媽媽生活在充滿了吵架、打罵甚至充滿敵意的怨恨、離婚等不和諧、不美滿的家庭氛圍中, 或者准爸爸准媽媽不歡迎小寶寶的到來, 從心理上排斥、厭惡小寶寶, 胎兒也會體驗到周圍的冷漠、仇視, 形成孤寂、自卑、多疑、怯弱、內向等性格。

胎兒在子宮內的心理體驗為以後的性格形成打下基礎。 准媽媽的子宮是胎兒所接觸的第一個環境,

Advertisiment
胎兒在這個環境裡的感受將直接影響到胎兒性格的形成和發展。

意念胎教效果顯著

胎教, 我對它有一點將信將疑, 它到底有什麼作用?我妻子在懷孕期間, 抱著試一試的態度, 配合我進行了探索。

我們的胎教方法是:“胎兒的母親或父親處於松、靜、空的心境狀態中, 集中注意力, 意想胎兒, 好似胎兒的形象浮現在腦海裡, 通過父母的意識波溝通與胎兒的聯繫, 再將外界的資訊逐一地、若有若無地通過意念並配合語言傳導給胎兒, 逐步激發胎兒腦細胞活力。 挖掘並強化胎兒的潛意識功能, 使胎兒具有接受外界資訊的能力。 我們將其稱為“意念胎教”。

施行意念胎教後, 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Advertisiment
我們發覺, 隨著意念胎教的不斷深入, 胎兒接受父母親各種指令並作出反應的能力日益明顯。

起先, 在小寶寶不斷亂動時, 我們要小寶寶停止動;或者, 小寶寶很長時間不動了, 為防不測, 叫動一動, 小寶寶逐步有所反應。 接著, 我常將手放在我妻子的腹部, 與小寶寶握手, 10次中有6、7次感到小手在動。

大概在我妻子懷孕7個月時, 有一次, 醫院定期妊娠檢查, 發覺胎位變成了臀位, 回家後, 我們叫小寶寶

在一次施行意念胎教時, 我曾經傳導意念並配合語言對小寶寶說:“好孩子, 爸爸喜歡你, 爸爸非常喜歡你, 爸爸永遠喜歡你。 ”胎兒很高興, 但當我又說(大概意思):“爸爸媽媽喜歡你, 你可不能以此作資本, 象現在世上有些獨生子女一樣,

Advertisiment
做小皇帝, 不聽話。 ”胎兒聽了馬上不高興起來, 感到非常委屈, 我愛人感知後, 急得要哭, 直埋怨我不該對未出世的小寶寶講這些話。

胎兒的這些情感活動, 我當時就問我妻子是怎麼知道的, 她說是從自己肚子裡發出, 經過幾秒至十幾秒時間, 傳導到心裡, 自己被感染後察知的。

轉胎位, 不一會, 覺得小寶寶在大動, 下次醫院檢查又成頭位了。

以後的階段, 大概在胎兒出世前兩個月, 我每天早晨上班前與胎兒招手道再見, 傍晚下班後與胎兒“握手”講話, 胎兒每回都動;有幾次, 我下班後未與小寶寶打招呼, 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就亂動, 直到我將手放在我妻子腹部, 與小寶寶講話為止。

每次, 當我將手輕輕平攤在我妻子腹部,

Advertisiment
叫小寶寶下去時, 不超過2~3秒, 物體慢慢恢復原狀, 屢試屢靈。 這時, 我們感到, 施行意念胎教停留在聽聽收音機中兒童廣播節目、音樂以及感性資訊傳播上(比如, 告訴胎兒什麼是書, 在頭腦中想像書的樣子), 已經不夠了, 我們開始對胎兒講一年級、二年級的算術及語文知識, 每天1次, 40分鐘至1小時時間, 講課時胎兒非常安靜, 一動都不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