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表明,
對孩子未出生前進行胎教的做法只是在浪費時間,
胎兒根本就不會從胎教中受益。
生理學教授大衛·米勒針對此前所認為的“胎兒在子宮中就有感覺和感知能力”的觀念展開了深入的研究。
實驗是在動物——主要是綿羊的身上進行的。
綿羊胚胎被廣泛用來作為人胚胎的替代實驗物件,
兩者之間具有很多相似之處。
實驗時,
母體綿羊先被麻醉,
然後通過手術將它們的胎兒暴露出來,
實驗人員再將用來監測胎兒腦電波的導線接到胎兒頭上,
然後再把胎兒重新放入子宮中。
此後,
研究人員開始記錄胎兒腦電波的活動。
Advertisiment
結果令研究者感到吃驚:在母體懷孕初期, 胎兒的腦電波非常微弱, 示波器上幾乎沒有任何顯示。 懷孕中期, 開始偶爾看到有波峰出現, 這表明腦電波出現了小的間歇性活動, 活動強度雖然有所增強但仍處於低水準。 腦電波活動表明, 胎兒在出生前從未處於有意識狀態, 而是始終處於一種類似睡眠的狀態。 只有在孕期最後的3到4周的時間裡在才會看到兩種不同類型的波線。 米勒指出, 這一段時間它們會出現一些物理反應, 但這只是它們處於一種中度睡眠的外在表現。
米勒說, 人類母親時常感覺到胎兒踢她的這種活動實際上只是一種條件反射。 但人類胚胎發育研究專家對米勒的這項研究持謹慎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