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丈夫經常對我說:“最理解母親心情的是你腹中的胎兒。 你要經常以一種安詳、和藹和穩定的情緒, 保護這個小生命, 直到他來到這個世界。 只有這樣, 胎兒才能安心地傾聽你的話, 學到更多的東西。 ”
就胎教效果而言, 母親對待胎教的態度以及胎教中所懷有的情緒是極為重要的。
胎教要害是母親的情緒和態度
那時, 我的丈夫約瑟夫經常對我說:“最理解母親心情的是你腹中的胎兒。 假如你把注重力集中在胎兒身上, 那麼你說的話、想教他的東西就一定會被他接受, 但決不能對他持有毫不負責或是抱怨的態度。
Advertisiment
我雖然不知道母親生氣、害怕、心神不安的時候, 胎兒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但我卻認為母子之間是心心相印、彼此影響的。 胎兒在母體內不僅看到、聽到、感覺到很多東西, 而且他還能領會到母親所感覺和思考的問題。 聽朋友講, 孩子似乎很能領會母親情緒的波動, 當母親非常生氣或十分懼怕的時候, 孩子就會用力踢母親的腹部;而當母親悶悶不樂時, 平時很活躍的孩子也像沒有力氣一樣不動了。
許多孕婦可能和我一樣,
Advertisiment
我常在風和日麗的下午, 到離家不遠的小路上散步。 這是一條安靜的林蔭小道。 聽著啾啾的鳥鳴聲, 心情會變得格外輕鬆愉快。 這時我就能感覺到腹中的孩子, 似乎在很舒適地伸展著他的小身體。
懷孕時我總告誡自己, 假如母親常懷有一種平靜、開朗、和藹的心情, 那麼受此影響, 胎兒就會完成良好的身心發育。 所以, 在此期間我不曾生過氣, 不曾和約瑟夫吵過架, 也不曾使自己心神不安過。
此外, 在這期間, 我也為將要出生的孩子做些物質上的預備。
Advertisiment
我相信蘇珊領會了我們倆對她的深深的愛, 並知道自己是在一個十分安全可靠的地方。 這一切都給了蘇珊向未來世界邁出第一步的勇氣和力量。 可以說, 對父母、對外面世界的信賴與安全感是產生創造力的源泉。
你一定注重到, 所有從事新發現、新創造所需要的勇氣, 無論誰都是一樣的, 即他們的力量來自於因為被愛而產生的安全感。
Advertisiment
近年來, 專家們對胎兒所具有的能力, 開始重視起來了。 他們著手研究胎兒感受母親心情作出的反應, 並且收集了很多研究資料, 最後似乎得到了一個明確的結論:當母親憤怒、不安、悲哀時, 身體內分泌出來的激素及其大腦生成的物質會通過胎盤傳給胎兒, 這樣會使胎兒陷入和母親一樣的精神狀態, 即母親的感情資訊, 是通過激素傳遞給胎兒的, 但反映出來的似乎是孩子領會了母親的感情和思維。
胎教要害是母親的情緒和態度
有一本書介紹了一個以猴子為物件的實驗結果。
Advertisiment
實驗者拿一個蘋果做出要給它的樣子, 然後一下子收回在身後, 於是母猴顯出失望的樣子, 這時候從母猴的血壓及心跳是看不出很大反應的, 但反映在胎內小猴身上卻很明顯。 這樣的挑逗行為持續兩分鐘以後, 母猴的不滿強烈起來, 與此相應, 胎內小猴的血壓及脈搏也一下子低落下來了。 我想, 假如是人的話, 恐怕也會產生同樣結果的。
這個實驗說明, 母親的情緒不安和精神緊張, 對大人本身來說或許無關緊要, 但對生長迅速、發育過程複雜的胎兒來說卻是舉足輕重的。
可以說在進行胎教時,教什麼,教多少,教到什麼時候?這些並沒有一定的規定,時間充裕的人可以教更多的東西,而沒有時間的人只反復教字母和算術也並非不可,但不可缺少的是父母的“愛情”。假如母親缺乏暖和柔和的深情,即使環境再好,想教的東西再多,胎兒也不會接受。胎兒與母親是心心相印的,胎兒在母親懷孕期所留下的印象,甚至在出生後仍然左右他的意識。
我在讀了湯瑪斯·巴尼所著的《胎兒在注視》這本書之後,感慨很深。書中介紹了瑞典烏普薩拉大學一位婦產科教授報告中的例子。
一般嬰兒出生後不用教就知道馬上吮吸母親的乳☆禁☆房,但教授診治的一個女嬰,身體十分健康,可是母親喂她奶,她不但不去吮吸還把臉轉開,顯得尤為異常。很明顯這不是因為身體有病,因為當給她裝著沖好奶粉的奶瓶時,她馬上就開始使勁地吮吸了。幾天後,這個一直拒絕吃母奶的孩子,一旦被別的婦女抱在懷裡時則拼命地吮吸奶汁。為了解釋這個不可思議的現象,教授向孩子的母親詢問了許多妊娠中的事情,然而回答卻是既沒有得過什麼病,也沒有碰到任何對胎兒有影響的事件。當最後問她是否願意懷孕時,回答是“當知道懷孕的時候,曾想過打胎,是因為丈夫非常想要孩子,所以才勉強地將她生下來"。
也就是說,這個女嬰知道母親對自己沒有愛,所以出生後也拒絕與母親建立聯繫。
這件事再一次告訴我們,母親與胎兒靠愛連接在一起的“紐帶”是存在的,並且十分重要。不用說,胎教的第一步是必須抱有一種感情,即需要從內心深處盼望著孩子的誕生,並將這種盼望貫穿在整個懷孕期間,而這種感情的存在能使胎教獲得最佳效果。
可以說在進行胎教時,教什麼,教多少,教到什麼時候?這些並沒有一定的規定,時間充裕的人可以教更多的東西,而沒有時間的人只反復教字母和算術也並非不可,但不可缺少的是父母的“愛情”。假如母親缺乏暖和柔和的深情,即使環境再好,想教的東西再多,胎兒也不會接受。胎兒與母親是心心相印的,胎兒在母親懷孕期所留下的印象,甚至在出生後仍然左右他的意識。
我在讀了湯瑪斯·巴尼所著的《胎兒在注視》這本書之後,感慨很深。書中介紹了瑞典烏普薩拉大學一位婦產科教授報告中的例子。
一般嬰兒出生後不用教就知道馬上吮吸母親的乳☆禁☆房,但教授診治的一個女嬰,身體十分健康,可是母親喂她奶,她不但不去吮吸還把臉轉開,顯得尤為異常。很明顯這不是因為身體有病,因為當給她裝著沖好奶粉的奶瓶時,她馬上就開始使勁地吮吸了。幾天後,這個一直拒絕吃母奶的孩子,一旦被別的婦女抱在懷裡時則拼命地吮吸奶汁。為了解釋這個不可思議的現象,教授向孩子的母親詢問了許多妊娠中的事情,然而回答卻是既沒有得過什麼病,也沒有碰到任何對胎兒有影響的事件。當最後問她是否願意懷孕時,回答是“當知道懷孕的時候,曾想過打胎,是因為丈夫非常想要孩子,所以才勉強地將她生下來"。
也就是說,這個女嬰知道母親對自己沒有愛,所以出生後也拒絕與母親建立聯繫。
這件事再一次告訴我們,母親與胎兒靠愛連接在一起的“紐帶”是存在的,並且十分重要。不用說,胎教的第一步是必須抱有一種感情,即需要從內心深處盼望著孩子的誕生,並將這種盼望貫穿在整個懷孕期間,而這種感情的存在能使胎教獲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