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頭以不屈不仰姿勢銜接於骨盆入口, 其矢狀縫與骨盆入口前後徑相一致, 稱胎頭高直位。 發病率國內文獻報導為1.08%, 國外資料報導為0.6%-1.6%。 胎頭枕骨向前靠近恥骨聯合者稱胎頭高直前位, 又稱枕恥位;胎頭枕骨向後靠近骶岬者稱胎頭高直後位, 又稱枕骶位。 胎頭高直位對母兒危害較大, 應妥善處理。
病因與下述因素可能有關:頭盆不稱, 骨盆入口平面狹窄, 胎頭大, 腹壁鬆弛, 胎膜早破, 均可使胎頭矢狀縫有可能被固定在骨盆前後徑上, 形成胎頭高直位。
診斷1、臨床表現。 由於臨產後胎頭不俯屈, 進入骨盆入口的胎頭徑線增大,
Advertisiment
2、腹部檢查。 胎頭高直前位時, 胎背靠近腹前壁, 不易觸及胎兒肢體, 胎心位置稍高在近腹中線聽得最清楚。 胎頭高直後位時, 胎兒肢體靠近腹前壁, 有時在恥骨聯合上方可清楚觸及胎兒下頦。
3、陰☆禁☆道檢查。 因胎頭位置高, 肛查不易查清, 此時應作陰☆禁☆道檢查。 發現胎頭矢狀縫與骨盆入口前後徑一致, 後囟在恥骨聯合後, 前囟在骶骨前, 為胎頭高直前位, 反之為胎頭高直後位。
4、B型超聲檢查。 可探清胎頭雙頂徑與骨盆入口橫徑一致, 胎頭矢狀縫與骨盆入口前後徑一致。
分娩機制胎頭高直前位臨產後, 胎頭極度俯屈,
Advertisiment
胎頭高直前位時, 若骨盆正常、胎兒不大、產力強, 應給予充分試產機會, 加強宮縮促使胎頭俯屈, 胎頭轉為枕前位可經陰☆禁☆道分娩或陰☆禁☆道助產, 若試產失敗再行剖宮產術結束分娩。 胎頭高直後位因很難經陰☆禁☆道分娩, 一經確診應行剖宮產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