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腦癱兒感動世界 如何防治腦癱有方法

什麼是腦癱?

腦癱指的是產前或出生早期(1個月以內), 由於腦損傷導致運動發育落後以及運動、姿勢異常的一種綜合征。 腦癱最主要的表現是運動功能障礙, 同時也常常伴有智力低下、癲癇、進食困難、語言障礙、行為異常、以及聽力、視力障礙等。 因此, 對腦癱的治療常常採用多方面的, 綜合的措施, 包括作業治療、物理治療、運動治療、語言治療、針灸與推拿、外科治療等。 這種治療是長期的, 需要耗費家庭和父母的大量精力。

腦癱不等於弱智

很多人認為腦癱患兒智力上也有缺陷, 覺得這些孩子是傻子。

Advertisiment
實際上, 這種觀點是片面的。 腦癱並不等於弱智, 部分腦癱患兒僅僅是運動功能障礙, 智力上並沒有問題, 有些甚至智商還會高於一般同齡兒童。 還有部分腦損傷較嚴重的患兒, 合併有語言、視、聽、智慧障礙, 這其中程度較輕的患兒通過早期發現, 科學合理的訓練治療也是可以達到一般孩子的智力水準的。

腦癱帶給家庭的影響

腦癱令孩子運動發育遲緩, 嚴重的長大後不能走路、自理生活。 不僅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成長, 而且可能成為父母一輩子的心病和家庭的拖累。

正確認識小兒腦癱的發病原因是有效預防的重要前提。 那麼,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腦癱呢?

腦癱的原因十分複雜, 從母親懷孕開始, 到孩子出生後4星期內,

Advertisiment
凡是能引起胎兒或新生兒腦組織損傷的因素都可以成為腦癱的原因。 大體上來說, 導致腦癱的因素分為出生前、圍產期和出生後三個時期。

出生前因素通常包括:母親妊娠期吸煙或被動吸煙、酗酒、不適當用藥、接觸毒物、感染弓形蟲、患風濕病、先兆流產、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胎盤功能不良以及母親高齡等。

圍產期因素包括:產鉗分娩、胎位不正、產程過長或急產、出生時窒息、早產、過期產、多胎及膽紅素腦病等。

出生後因素包括:頭部外傷、顱內出血、感染、中毒、營養障礙等。

一般來說, 有圍產期因素的腦癱兒最多, 其次為有出生前因素的, 最少的是有出生後因素的。 據腦癱兒的致病因素作的回顧性分析, 有早產、低出生體重、圍產期窒息(包括宮內窒息和娩出時窒息)的分別占40%,

Advertisiment
36%和42%;有缺血缺氧性腦病、顱內出血、顱內感染、膽紅素腦病的分別占20%, 12%, 4%, 2%;有20%的患兒沒有明顯的原因。 也就是說, 有產時因素的占主要部分, 而且, 一個患兒可能有多種因素同時存在。 但不少研究也表明, 圍產期的異常經常有其產前的原因, 即胎兒內在的異常而導致出生時的異常, 如腦發育不全的胎兒在分娩時常常出現窒息, 而有些臀位產的嬰兒在胎內已有腦發育的異常。 因此, 產前的因素, 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產科醫生和兒科醫生重視腦癱的預防, 採取相應措施減少可能導致腦癱因素的出現, 對腦癱的預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 父母在腦癱的預防中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Advertisiment

做好孕期保健, 是預防腦癱發生的重要一步。 孕婦應儘量遠離有害物, 如煙、酒、寵物(如貓可能帶有弓形蟲)、毒物等;孕期, 尤其是孕早期, 不可隨便用藥, 應諮詢醫生後再用;定期產前檢查, 預防、監控疾病的發生, 可有效地降低腦癱的發病率;高危孕婦, 包括多胎孕婦、高齡孕婦, 更應注意孕期保健。 當然, 對新生兒的隨訪、監護, 也是防治腦癱的一個部分。 總之, 預防腦癱, 需要父母與醫生的共同努力。 小兒腦癱在各年齡段的表現

當母親在懷孕期間有過先兆流產、孕早期有感冒病史, 接觸過一些化學物品或射線, 有過缺氧史, 膽瘀表現等;出生時小兒有缺氧、新生兒期缺血缺氧性腦病、顱內出血等病史, 在此後的發育中要特別注意觀察。

Advertisiment
定期進行兒保, 瞭解孩子的運動發育是否與孩子年齡相符。

早日發現腦癱兒 早日治療

腦癱兒的病症:

患腦癱的孩子與正常孩子相比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比如出生後哺乳時不會吸吮、吸吮無力或拒乳, 或表現為吸吮後疲勞無力, 因而小兒多發生營養不良, 體重不增加或增加緩慢。 哭聲微弱:小兒出生後十分安靜, 哭聲微弱或持續哭鬧。 小兒出生後不動, 整個身體呈無力狀態。 全身鬆軟, 肌肉鬆弛。 或是全身發硬, 肌張力增強, 好打挺, 經常從繈褓中竄出去, 頭背屈呈對稱性, 有時頭偏向一側, 雙下肢硬性伸展。

而在孩子稍微大些, 也就是1到3個月左右的時候, 則出現小兒雙手拇指內收, 手緊握拳或上肢內收、內旋。 不注意看人,不凝視。而正常的孩子在這個時候已經能很認真的看著周圍的事物,尤其是在旁邊有人逗弄的時,還能發出咯咯的笑聲。同時頸不能豎直,頭左右搖動。俯臥位不能抬頭。而正常小孩在40天左右已經能抬頭了。肌張力低下,全身發硬,軀幹硬性伸展或全身發軟,非對稱性姿勢。

如果在較小的時候家長沒有發現異常情況或是小孩表現不明顯,那到了4、5個月的時候,患腦癱的孩子會出現目光不追著大人走,不注意看人,眼球轉動不靈活。表情呆板,逗時無反應。還不會翻身,俯臥位抬頭小於90°。身體逐漸變硬,有輕度角弓反張或下肢交叉。坐位呈全前傾或後傾。手不靈活,不伸手抓物或用一隻手抓物。

當小兒到了6、7個月的時候,則會出現沒有手、口、眼協調的姿勢。手抓物很快鬆開。頭背屈,肩後伸,下肢有交叉表現。肌張力增強,上肢有時內旋,手握拳。原始反射殘存等表現。

如果小孩在發育過程中出現了上述異常表現。家長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康復治療。

不注意看人,不凝視。而正常的孩子在這個時候已經能很認真的看著周圍的事物,尤其是在旁邊有人逗弄的時,還能發出咯咯的笑聲。同時頸不能豎直,頭左右搖動。俯臥位不能抬頭。而正常小孩在40天左右已經能抬頭了。肌張力低下,全身發硬,軀幹硬性伸展或全身發軟,非對稱性姿勢。

如果在較小的時候家長沒有發現異常情況或是小孩表現不明顯,那到了4、5個月的時候,患腦癱的孩子會出現目光不追著大人走,不注意看人,眼球轉動不靈活。表情呆板,逗時無反應。還不會翻身,俯臥位抬頭小於90°。身體逐漸變硬,有輕度角弓反張或下肢交叉。坐位呈全前傾或後傾。手不靈活,不伸手抓物或用一隻手抓物。

當小兒到了6、7個月的時候,則會出現沒有手、口、眼協調的姿勢。手抓物很快鬆開。頭背屈,肩後伸,下肢有交叉表現。肌張力增強,上肢有時內旋,手握拳。原始反射殘存等表現。

如果小孩在發育過程中出現了上述異常表現。家長一定要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康復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
  • 3回答

    懷孕中後期出現妊娠紋怎麼辦?如何防治?

    在懷孕中後期出現妊娠紋是很常見的,孕媽媽要放鬆心態,不要太緊張,多數的孕媽媽都會有妊娠紋的,在懷孕期間要多做腹部的運動,注意腹部皮膚的保養,要經常擦身體,最好冷熱水交替使用。等生完了寶寶可以嘗試一些... [詳細答案]

  • 2回答

    如何防治寶寶缺鐵性貧血?

    當小兒單純母乳餵養未及時添加輔食、或偏食餵養、長期腹瀉時,可發生大細胞性貧血。常表現為面色蠟黃、虛胖,表情呆滯,不哭不笑。並常有厭食、噁心、腹瀉、舌炎及光滑舌等。此時可給予含維生素B12和葉酸較豐富... [詳細答案]

  • 2回答

    幼兒急疹是急性發疹性傳染疾病,該如何防治呢?

    加強鍛煉,提高抵抗力。補充營養,增強免疫力。拒絕感染源,保持衛生清潔。減少與其他寶寶過度親密接觸是最直接的預防措施。幼兒急疹是急性發疹性傳染疾病,所以是會傳染的。 [詳細答案]

  • 5回答

    兒童手足口病如何防治?

    兒童要遠離患病人群,兒童貼身用的衣物、手帕等都要消毒乾淨的,避免從不明地方沾上的病菌,兒童要勤洗手,注意正確的洗手方法和塗消毒液洗,特別是孩子在公共地方待過以後更要加強消毒,小孩活動的房間都要消毒,... [詳細答案]

  • 1回答

    小兒呼吸道疾病如何防治

    你好,因為小兒的臟腑和肌膚腠理都還沒有發育完善,外邪容易入侵,就會引起呼吸道疾病,在沒風的時候多帶孩子出去走走,不要捂得太多,避免身體變得太弱,平時要多注意飲食,注意休息。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