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症狀可併發症能直接危及病兒生命, 應及時處理。
(1)控制驚厥:頻繁驚厥必須控制, 以免發生腦缺氧及呼吸衰竭。 其中最常見的原因是顱內壓增高和低鈣。 除用脫水藥降低顱壓, 常規補鈣外, 對症治療採用安定、水合氯醛、副醛、苯巴比妥等藥物抗驚厥, 亦很必要。
(2)減低顱內壓
(3)搶救休克及DIC。
(4)確診後用3%鹽水6ml/kg緩慢滴注, 可提高血鈉5mmol/L, 若仍不能糾正, 可再給3~6ml/kg。 同時應限制入量, 每日800~900ml/m2, 給液成分與一般維持液相同。 由於大量應用鈉鹽, 必然增加鉀和鈣離子的丟失, 必須注意補充。
(5)大量液體積聚可使顱內壓增高, 除引起症狀外,
Advertisiment
①顱骨透照度驗陽性得, 可行穿刺以確定積液性質。
②積液量不多, 非膿性, 蛋白含量不高, 臨床無顱壓增高表現, 治療經過順利者, 不再穿刺, 定期透照複查, 大多數病兒在1~2個月內積液自行吸收。 ~硬腦膜下積液有明顯炎性改變時, 可診斷為硬膜下積膿。 積液量較多, 同時有顱內壓增高症狀;蛋白會計師高, 色發黃
③硬膜下積膿時均應穿刺放液。 開始每日或隔日穿刺1次。 每次放液量, 每側以少於30ml為宜, 兩側總量一般不超過60ml。 1~2周後酌情延長穿刺間隔時間, 減少穿 刺次數, 直到症狀消失。
Advertisiment
④個別病兒雖經反復穿刺放液及長期觀察, 積液量仍不減少, 顱內高壓的表現或局灶性大腦功能受損的症狀和體征都不減輕, 過去主張用手術摘除囊膜, 以免腦組織受壓, 引起腦萎縮或神經系統後遺症。 但近甘餘年來未見有手術摘膜報導。 相反, 個別多次放液不愈的患兒, 經保守觀察數月, 往往積液可自行吸收終至痊癒。
⑤有硬膜 下積膿時,
可進行局部沖洗,
並注入適當抗生素(劑量參考鞘內注射藥量)及地塞米松1mg/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