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腦袋越大越聰明嗎

文章來自臺灣教育家, 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 腦科學家。 臺灣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
最近去參加一個幼教研討會, 發現在21世紀的今天, 很多父母擔心的問題仍然圍繞著傳統的謠言在打轉。 比如說, 很多父母擔心孩子的頭不夠大, 不夠聰明, 頻頻來問多大才算夠大?其實這一謬論只要用“反證法”就可以破解。

在科學論證中, 反證法是最有力的, 比如當“天下烏鴉一般黑”這個命題出現時, 你找到1000只烏鴉都是黑色的, 也並不能證明這個命題是成立的, 但只要找到1只烏鴉是白色的,
Advertisiment
這個命題便被推翻了。 愛因斯坦是公認的上世紀最聰明的人, 但研究人員發現他的腦只有1230克, 並沒有比別人大(一般人是1350~1500克, 依身高而有不同)。 另一個公認聰明的是德國數學家高斯, 他的大腦也才1492克而已。 目前已知腦最大的名人是俄國的作家屠格涅夫, 他的腦有2012克, 聽說把他的帽子給一般的男士戴, 帽子會掉到鼻子上, 可見他的頭之大。
智慧無關頭腦大小、輕重 人的聰明才智跟神經元的多寡有關, 跟頭部的大小沒有絕對關係, 只要不是小頭症都不必擔心。 一般來說, 因為激素的關係, 女性的頭圍比男性小10%, 但是女性並沒有比男性笨, 女性的神經細胞跟男性一樣多, 只是“塞”得比較緊密而已。 頭部大小跟一個人的身高體重有關係,
Advertisiment
因為大腦平均只有1360克, 占體重的2%, 卻用到了身體20%的能源, 所以, 矮人無法頂個大頭, 他的身體負擔不起這個消耗。 現在已知最矮的是非洲的pygmy人, 身高只有1.33米, 但是他們在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上(這才是“智慧”的真正定義)一點都沒有比我們差。
胎兒在母親肚子裡1分鐘長25萬個神經細胞, 等到出生時有1012(1兆)那麼多, 比我們一生所需要的多了很多, 所以父母真的不必擔心孩子的神經元不夠用, 父母要關心的是他怎麼去運用這些神經細胞, 用得多的, 神經連接得緊密, 沒有用的, 會被修剪掉, 大腦的原則是用進廢退。 愛因斯坦的大腦在經過詳細的解剖後, 科學家發現, 他下頂葉的地方比我們一般人大了15%, 講起來很合理, 該區域跟視覺、空間、數學能力和動作有關,
Advertisiment
還有就是他的膠質細胞(神經元的後援部隊, 負責運送營養物質)也比我們多。
想變得聰明?後天比先天更重要 有了腦造影技術, 可以直接看到大腦線上工作情形及大腦的發展。 智慧靠的是先天和後天的交互作用, 先天是神經連接的方式, 後天是神經連接的密度, 其實後者比前者還更重要, 我們一般人, 頭部大小和腦中神經細胞的數量都差不多, 差別在我們如何運用這個腦, 所以聰明才智不在有多少細胞, 而在這些細胞是怎麼連接的, 連接得有多密, 創造力便與神經連接的密度有關。 大腦神經細胞, 最需要的營養是植物或動物蛋白質和脂肪, 父母只要給嬰兒吃正常的食物,
Advertisiment
確保他的營養充足, 便無須再額外補充其他的營養品, 甚至有些人工的保健品含有重金屬的添加物, 反而會損傷孩子的大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