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腳後跟疼是怎麼回事

1 蹠筋膜炎

足跟痛最常見的原因是長期、慢性、輕微外傷積累引起的病變, 表現為筋膜纖維的斷裂及其修復過程

。 在跟骨下方偏內筋膜附近處可有骨質增生, 形成骨脊。 在側位元 X射線照片上顯示為骨刺。 後者常被認為是足跟痛的原因, 但臨床研究證明它與足跟痛的因果關係很難肯定, 蹠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 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 蹠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癒。 墊高足跟, 減輕跟腱對跟骨的拉力, 前足蹠屈, 緩解蹠筋膜的張力, 都可使症狀減輕。 可於足根內側局部壓痛點進行藥物注射治療,

Advertisiment
每週一次, 注射後多數病人在二周內可以治癒。

2 跟墊痛

常發生在老年人, 跟墊是跟骨下方由纖維組織為間隔, 以脂肪組織及彈力纖維形成的彈性襯墊;青年時期, 跟墊彈力強, 可以吸收振盪。 老年時, 跟墊彈力下降, 跟骨在無襯墊的情況下承擔體重, 嚴重時可形成瘢痕及鈣質沉積, 引起足跟痛。 跟墊痛與蹠筋膜炎不同, 在整個足跟下方都有壓痛。 治療方法為使用海綿跟墊或局部藥物注射。

3 跟骨後滑囊炎

最易發生在跟腱與皮膚之間的滑囊, 由不合適的高跟皮鞋摩擦損傷引起。 滑囊壁可變肥厚, 囊內充滿滑液, 局部腫脹, 並有壓痛。 治療方法宜改善鞋型。 若滑囊腫脹不消, 可以穿刺吸引, 並可注入氫化考的松。

Advertisiment

4 跟骨骨突炎

常發生於8~12歲的男孩, 病變與小腿脛骨結節骨突炎相似, 是在發育過程中, 未癒合的骨骺受肌腱牽拉引起的症狀, 疼痛在跟腱附著點下方, 可雙側同時發病。 跑步與足尖站立可使症狀加重。 骨骺癒合後症狀自然消失。 一般作對症處理, 可使患兒減輕活動, 也可用跟墊減輕跟腱對跟骨的拉力。

5 距骨下關節炎

常發生在跟骨骨折後, 是一種創傷性關節炎。 X射線照片上前跗竇處, 負重時疼痛加重。 若保守治療失效, 則應進行跟距關節融合術。

陳舊性跟骨骨折或少見的跟骨腫瘤或結核也是足跟痛的原因。 足跟以外的疾患引起跟痛症者, 有類風濕性脊椎炎, 壓迫骶神經根的腰椎間盤突出, 發生在小腿的脛神經擠壓等。

Advertisiment

臨床上怎樣來區分是哪種原因造成的足跟痛呢?一般來講, 除了借助於相應的輔助檢查如X光片外, 主要由專業的足科醫師, 經過臨床查體, 基本可以明確診斷。 也可以應用治療性手段來區分, 例如老年人由於足底脂肪墊萎縮引起的足跟痛, 當應用局部封閉治療時, 是沒有療效的。

6 注意事項

一、儘量避免穿著軟的薄底布鞋;

二、在足跟部應用厚的軟墊保護, 也可以應用中空的跟痛墊來空置骨刺部位, 以減輕局部摩擦、損傷;

三、經常做腳底蹬踏動作, 增強蹠腱膜的張力, 加強其抗勞損的能力, 減輕局部炎症;

四、溫水泡腳, 有條件時輔以理療, 可以減輕局部炎症, 緩解疼痛;

五、當有持續性疼痛時, 應該口服一些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物治療;

Advertisiment

六、如果疼痛劇烈, 嚴重影響行走時, 局部封閉治療是療效最快的治療方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