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炎是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引起的胃腸炎、小腸炎和結腸炎。 臨床表現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稀水便或粘液膿血便。 部分病人可有發熱及裡急後重感覺, 故亦稱感染性腹瀉。 腸炎按病程長短不同, 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 一般可選用複方磺胺甲基異唑(複方新諾明)、吡呱酸、慶大黴素、丁胺卡那黴素等治療, 還要適當休息, 進食易消化的食物, 禁食油煎和刺激性食物。 下面普及關於腸炎的相關知識。
一、腸炎的飲食保健1、慢性結腸炎病人多是身體虛弱、抵抗力差, 尤其胃腸道易併發感染, 因而更應注意飲食衛生,
Advertisiment
2、慢性結腸炎病人還應密切觀察自己對各種食品的適應性, 注意個體差異。 如吃一些本不應對腸道造成影響的食品後腹瀉加重, 就要找出原因, 摸索規律, 以後儘量不要食用。
3、患者平常應加強鍛煉, 如打太極拳, 以強腰壯腎, 增強體質。
4、注意腹部保暖。
5、除了避免受涼, 控制情緒外, 飲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本病在發作期、緩解期不能進食豆類及豆製品, 麥類及面製品, 以及大蒜、韭菜、洋山芋、皮蛋、捲心菜、花生、瓜子等易產氣食物。 因為一旦進食, 胃腸道內氣體增多, 胃腸動力受到影響, 即可誘發本病, 甚至加劇症狀。
6、柿子、石榴、蘋果都含有鞣酸及果膠成分,
Advertisiment
1、放射學鋇劑檢查:急性期一般不宜作鋇劑檢查。 而特別注意的是重度潰瘍性結腸炎在作鋇灌腸時, 有誘發腸擴張與穿孔的可能性。 一般情況下, 臨床有症狀時只用刺激性不大的緩瀉劑, 以免誘發急性發作。 靜止期時應常規操作腸道準備。 鋇灌腸對本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有重要價值。 尤其對克隆病、結腸腫瘤有意義。 臨床靜止期可作鋇灌腸檢查, 以判斷近端結腸病變, 需排除克隆病者宜再作全消化道鋇餐檢查, 氣鋇雙重對比法更易發現粘膜淺表病變。
2、內窺鏡檢查: 有確診價值, 通過直視下反復觀察結腸的肉眼變化及組織學改變, 既能瞭解炎症的性質和動態變化,
Advertisiment
1、遺傳:本病的血緣家庭發病率較高, 據歐美文獻統計, 潰瘍性結腸炎病人的直系血緣親屬中, 約15-30%的人發病。
2、免疫力低下: 多數學者認為本病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 因為本病併發自身免疫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者較多, 所以提高免疫力也是防治腸炎重中之重。
3、濫用抗生素: 很多人遇到疾病會濫用氨苄、頭孢等抗生素, 這些抗生素會直接刺激腸道, 還可以引起腸道菌群失調, 使腸道內正常的大腸桿菌減少有害菌大量繁殖引起腸炎。
4、飲食不注意: 包括飲食因素如飲食不當引起的腹瀉,
Advertisiment
5、口服避孕藥: 女性患者腸炎的危險性增加:來自美國和英國佇列研究指出, 口服避孕藥婦女患炎症性腸病的危險性增加40%以上。 長期口服避孕藥或大劑量服用雌激素婦女腸炎發生的危險性高。
四、腸炎怎麼治療病毒性腸炎一般不需病原治療, 可自愈。 腸毒素性細菌性腸炎一般也不應用抗菌藥。 侵襲性細菌性腸炎, 最好根據細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用抗菌藥。 患細菌性痢疾時, 因痢疾桿菌對常用抗菌藥廣泛耐藥, 一般可選用複方磺胺甲基異唑(複方新諾明)、吡呱酸、慶大黴素、丁胺卡那黴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