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為止, 我一直都在談“胃腸”的問題, 而胃腸的功能根據胃、小腸, 大腸等部位的不同, 功能也不同。
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消化。 胃會分泌出胃液——一種強酸性的液體, 可以溶解進入胃部的食品。 同時, 胃部還可以分泌出蛋白質分解酵素——胃蛋白酶, 它能將進入胃部的食品分解成易消化吸收的狀態。 此時, 因為在胃部進行著消化活動, 所以還不是吸收的階段。
順帶說一句, 胃裡充滿了強酸性的蛋白質分解酵素, 但是胃卻不會發生“自溶現象”是因為厚厚的胃黏膜好像給胃壁做了一個保護塗層一樣。 因此,
Advertisiment
接下來發揮吸收作用的是小腸。 小腸的腸管會分泌出消化各種物質的消化液, 食品被分解成能夠被腸壁所吸收的物質。
很有意思的是, 胃是強酸性的, 可是腸的內部卻是弱鹼性的。
從強酸性到弱鹼性的轉換是通過小腸的上部、十二指腸的中部分泌胰液來進行的。 食品從胃部流向十二指腸的瞬間, 為了中和強酸, 需要強鹼性的胰液的配合, 這樣一來腸內環境就變成弱鹼性了。 如果胰液不足的話, 不能很好地起到中和作用的話, 腸黏膜就會被強酸所侵害,
Advertisiment
腸內之所以是弱鹼性的環境, 是因為在腸內運作的消化酵素需要在一定的鹼性濃度環境中才能活性化。 體內環境如果呈現鹼性的話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就小腸而言, 消化酵素無法在酸性環境中好好工作。
小腸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 消化通過消化酵素完成, 而吸收是怎麼完成的?
吸收是依靠小腸腸壁的突起部分——“絨毛”部分來完成的。
絨毛突起的高度只有1毫米左右。 這個小小的突起, 就像毛毯上的毛毛一樣鋪在腸壁上。 而且, 在絨毛的表面有更小的突起, 這些突起的物質被稱為“微絨毛”。 小腸的吸收作用正是通過這些細小的微絨毛來實現的。
因為有絨毛和微絨毛,
Advertisiment
腸內細菌就寄居在絨毛和微絨毛的間隙之中。
腸內可以產生消化所必需的酵素, 及時將對人體不宜的有害物質排除到體外。
從胃部進入小腸的東西是如何給胰臟發出通知的呢?胰臟是如何計算分泌出多少可以起中和作用的胰液合適的呢?各種各樣的食品經過胃都消化後已經混雜在一起無法辨認了, 要分解這些物質需要多少的生物酶(消化酵素)來配合,
Advertisiment
腸道內的模樣是怎樣的呢?比起腸壁細胞, 腸內細胞更容易被人們所理解。 分泌出消化所必需的生物酶也是腸內細菌的功勞。 當然, 腸壁細胞也可以生成生物酶, 但是腸壁細胞會生成多少量的、什麼種類的生物酶, 要根據腸內細菌的狀態不同而發生改變。 另外, 根據體內生物酶(體內酵素)的保有量不同以及根據當時身體狀況不同, 體內細胞所分泌的生物酶的量也有所不同。
正因如此, 腸內細菌和體內細胞的資訊交換是很有必要的腸內細菌和體內細胞相互之間交換著資訊,
Advertisiment
這樣的資訊交換, 不是只單純存在於消化吸收這個過程中。 腸道是最大的免疫器官, 可以控制免疫系統, 所以才有腸內細菌和體內細胞的資訊交換。
當然, 僅僅依靠腸內的資訊交換是無法收集到有關人體的所有資訊的。 這裡希望讀者一起考慮的是, 在我們人體的各個部分都有微生物的存在。 在皮膚、口腔、鼻腔、陰☆禁☆道、胃腸等和外界相關聯的部分都有微生物的存在。 實際上, 這些微生物總是能收集到第一手資料。 於是,它們將收集到的資料傳達給離自己最近的細胞,細胞通過“血液”等迴圈將資訊傳達給免疫系統的中樞神經——腸道,然後將資訊傳達給全身,由此來維持健康。
腸道不但負責吸收營養物質,還負責接收跟免疫有關的資訊,最後再把資訊輸送到全身。
也就是說,遺傳基因、生物酶、微生物之間所進行的“三角資訊交換”掌管著我們人體健康的最根本的部分。
於是,它們將收集到的資料傳達給離自己最近的細胞,細胞通過“血液”等迴圈將資訊傳達給免疫系統的中樞神經——腸道,然後將資訊傳達給全身,由此來維持健康。腸道不但負責吸收營養物質,還負責接收跟免疫有關的資訊,最後再把資訊輸送到全身。
也就是說,遺傳基因、生物酶、微生物之間所進行的“三角資訊交換”掌管著我們人體健康的最根本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