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雖然一年四季都會發生,
但夏秋季節尤其多,
它能引起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貧血、身體抵抗力降低。
腹瀉時,
機體不但丟失大量水分和營養物質,
還會喪失大量的電解質,
如鈉、鉀、鈣、鎂等,
如果丟失超過一定限度,
就會出現電解質紊亂,
還可能出現酸堿中毒。
治療腹瀉,
最重要的是對症下藥。
腹瀉有感染性與非感染性之分,
感染性腹瀉是由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引起,
如菌痢、細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腸炎等;非感染性腹瀉常見於受涼、消化不良、胃腸功能紊亂及甲亢、糖尿病、尿毒癥等全身性疾病。
Advertisiment
感染性腹瀉是人體自我保護的一種體現,
借此可排泄掉一部分毒素,
對人體有益,
如果盲目止瀉,
對病情轉歸反而不利。
原則上講,
止瀉藥只適用於非感染性腹瀉,
而感染性腹瀉一般不用,
尤其是在急性期,
炎症及中毒症狀(如高燒)較明顯、膿血便較多時,
應視為止瀉劑的絕對禁忌;到了恢復期,
病情明顯好轉,
大便不帶膿血,
僅是水分較多時,
也可短時服用止瀉劑。
其次要注意病機不同,
用藥有別。
如果是腸蠕動增快所致,
如甲亢、糖尿病、胃腸功能紊亂等,
應首選腸蠕動抑制劑,
以延長腸內容物滯留時間,
利於水分吸收而止瀉,
如果是由腸粘膜分泌增加引起的腹瀉,
如霍亂、細菌性食物中毒等,
可以選擇收斂劑和吸附劑,
Advertisiment
通過抑制腸粘膜分泌及吸附有害毒素起到止瀉作用。
如果是由於粘膜炎症及潰瘍導致滲出增加引起的腹瀉,
可選擇粘膜保護劑,
以保護粘膜,
清除細菌、病毒及毒素。
因腸道內菌群引起的嬰幼兒腹瀉及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應該首選微生態製劑,
通過補充腸道益生菌,
恢復腸道內微生態平衡,
起到調整胃腸道功能及止瀉之功效。
有些腹瀉並非單一因素所致,
則宜酌情聯合用藥。
第三,
止瀉只是一種對症治療,
病因治療才是根本。
止瀉補液的同時,
切勿忽視對原發病的治療。
如果是感染性腹瀉,
應選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
一般來說,
有高熱、粘液膿血便及白細胞升高者,
細菌性☆禁☆感染的可能性大,
要正規使用抗生素。
Advertisiment
而無發熱、黃色稀水便及白細胞不高者,
多為非細菌性☆禁☆感染,
這種情況下如果用抗生素,
不僅腹痛腹瀉的症狀不能有效緩解,
而且可能引起藥物性胃腸反應,
或者因殺滅了腸道有益菌,
而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如果是消化不良所致,
應從調理飲食入手;如果是胃腸功能紊亂引起的,
可選擇調節植物神經功能的藥物及鎮靜劑等等。
止瀉劑服用過量,
可引起腹脹、便秘、假性腸梗阻。
感染性腹瀉服用止瀉劑,
可掩蓋病情,
影響醫生診斷。
菌痢病人服用止瀉劑常影響腸道對細菌及毒素的排泄,
使毒血症狀加重,
病程延長。
潰瘍性結腸炎急性期用止瀉劑,
可誘發中毒性巨結腸及腸穿孔。
此外,
複方苯乙呱啶、可待因等含有麻醉成分,
Advertisiment
長期服用可以成癮,
故須慎用。
(兼職編輯:姚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