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雖然一年四季都會發生, 但夏秋季節尤其多, 它能引起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貧血、身體抵抗力降低。 腹瀉時, 機體不但丟失大量水分和營養物質, 還會喪失大量的電解質, 如鈉、鉀、鈣、鎂等, 如果丟失超過一定限度, 就會出現電解質紊亂, 還可能出現酸堿中毒。
治療腹瀉, 最重要的是對症下藥。 腹瀉有感染性與非感染性之分, 感染性腹瀉是由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引起, 如菌痢、細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腸炎等;非感染性腹瀉常見於受涼、消化不良、胃腸功能紊亂及甲亢、糖尿病、尿毒癥等全身性疾病。
Advertisiment
其次要注意病機不同, 用藥有別。 如果是腸蠕動增快所致, 如甲亢、糖尿病、胃腸功能紊亂等, 應首選腸蠕動抑制劑, 以延長腸內容物滯留時間, 利於水分吸收而止瀉, 如果是由腸粘膜分泌增加引起的腹瀉, 如霍亂、細菌性食物中毒等, 可以選擇收斂劑和吸附劑,
Advertisiment
第三, 止瀉只是一種對症治療, 病因治療才是根本。 因此, 止瀉補液的同時, 切勿忽視對原發病的治療。 如果是感染性腹瀉, 應選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 一般來說, 有高熱、粘液膿血便及白細胞升高者, 細菌性☆禁☆感染的可能性大, 要正規使用抗生素。
Advertisiment
止瀉劑服用過量, 可引起腹脹、便秘、假性腸梗阻。 感染性腹瀉服用止瀉劑, 可掩蓋病情, 影響醫生診斷。 菌痢病人服用止瀉劑常影響腸道對細菌及毒素的排泄, 使毒血症狀加重, 病程延長。 潰瘍性結腸炎急性期用止瀉劑, 可誘發中毒性巨結腸及腸穿孔。 此外, 複方苯乙呱啶、可待因等含有麻醉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