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遇到腹瀉,
通常會有兩個步驟:
但實際上,
遇到疑似腹瀉的情況,
真正該做的應該是這兩個步驟:
所謂判斷,
就是要判斷究竟是「腹瀉」還是「拉肚子」。
大多數人認為二者是相同的,
腹瀉就是拉肚子,
拉肚子就是腹瀉,
其實不然,
每個人排便習慣是不同,
從一天拉了三次到一周只拉三次的都有,
這些都屬於正常情況,
「腹瀉」在醫學上是有嚴格定義的:每天大便 3 次以上,
整天大便總量大於 200 g,
並且大便含水量超過 85%,
則認為是腹瀉。
這個定義有三個核心:次多(3 次+/天)量大(200 g+)還要是稀的(85%+含水量)。
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Advertisiment
如果拉的比較多,
但是大便都是成型的,
那不是腹瀉,
也許只是吃多了。
如果拉的是稀的,
但一天只拉了一次,
那也不是腹瀉,
也許只是牛奶喝多了而你恰巧又是乳糖不耐受。
至於如何計算大便總量是否大於 200 g 這個問題,
依照個人經驗判斷即可,
儘管腹瀉時的大便粘在手上比較好清洗,
但還是建議不要嘗試用手接著去稱重。
如果發覺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的習慣,
糞便稀薄,
水分增加,
常伴有排便急迫感及腹部不適或排便失禁等症狀,
然後又完全符合上面所說腹瀉的三個條件,
那麼很不幸,
你可能真的是腹瀉了。
至於這個時間有多長,
菊花多久才能控制住自己。
這要看你是「急性腹瀉」還是「慢性腹瀉」了。
「急性腹瀉」時間一般不超過 2 周,
Advertisiment
可能是食物不潔、寄生蟲感染、過敏、中毒或其他疾病引起,
重金屬中毒和藥物不良反應也會導致急性腹瀉。
「慢性腹瀉」一般長於 4 周,
通常是其他全身疾病的伴隨症狀,
要治療相關的疾病,
慢性腹瀉的病因複雜,
主要可以歸於消化系統、全身系統、藥物反應三大類。
比如嬰兒的消化不良,
內分泌系統的疾病等等。
當然,
也並不是所有慢性腹瀉都是比較嚴重的疾病引起的。
例如部分慢性腹瀉只是單純的腸易激綜合征,
患者並沒有實際的病變,
大部分只是單純的心理問題或胃腸動力障礙。
同樣,
一些全身性疾病,
比如甲亢,
也會導致急性腹瀉。
所以當你判斷自己已經有腹瀉的症狀時,
第二步要做的,
就是去看消化科醫生。
Advertisiment
因為腹瀉的原因極其複雜,
牽扯的方方面面也很多,
尤其是慢性腹瀉很大程度會和身體疾病掛鉤,
最保險的辦法就是去醫院就診,
確定造成腹瀉的原因,
對症下藥。
自己胡亂服用藥物止瀉並不好。
當然也許有的人可能比較享受菊花放蕩不羈愛自由的奔騰噴湧感,
或者懶癌發作不想跑到醫院那麼麻煩,
再或者閾限比較高覺得自己可以忍受腹瀉直到自愈,
那丁香醫生再給你三個建議:1、 注意補水脫水是腹瀉最主要最常見的症狀,
要多飲水或多喝菜湯(注意少放油),
或者補充口服補液鹽。
2、 不要盲目止瀉
大部分的急性腹瀉在不治療的情況下也可以自行緩解,
發生腹瀉後不要盲目止瀉,
否則可能導致有毒物質不能及時排出體外,
Advertisiment
在腸道內積聚,
甚至被吸收。
3、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還是要儘快去醫院就診:腹瀉持續 2 天以上沒有緩解;出現嚴重的脫水症狀,
如皮膚乾燥、少尿或無尿、嚴重乏力、眩暈等;伴有嚴重腹痛或者直腸疼痛;出現大便帶血或者黑便;伴有發熱並且體溫超過 39 ℃。
總的來說,
腹瀉能排出感染腸道的病原體及其產生的有毒物,
提醒你注意最近身體情況,
留意飲食衛生和生活習慣,
及時檢查身體,
發現其他隱患和病症。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
腹瀉也是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