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臍療法治療小兒秋季腹瀉

小兒秋季腹瀉是一種季節性疾病, 常見於嬰幼兒, 尤以周歲內的嬰兒為多見。 其起病原因往往是乳食不節、餵養不當及季節更換, 寒暖失常, 外邪侵襲等。 臨床表現以身熱不解, 嘔吐腹瀉, 大便呈黃色或黃綠色, 稀水樣或蛋花湯樣、伴有泡沫及黏液, 小便短少色赤, 泄瀉無度, 病勢急劇, 常有嚴重脫水征及電解質紊亂等危象。  
藥物製作
丁香、肉桂各9g, 五倍子12g , 白胡椒5g, 石榴皮20g研成極細末, 過篩, 置瓷瓶或玻璃瓶中, 蓋緊, 勿令漏氣受潮。
使用方法 
取藥粉適量, 用生薑汁調成糊狀, 納入臍孔, 用紗布覆蓋, 膠布固定, 再用繃帶圍繞臍部縛緊,
Advertisiment
以防脫落。 12~24小時後揭去。 一般12小時吐瀉停止, 24小時痊癒, 愈後再貼1天, 鞏固療效。 中醫認為, 臍部--即神闕穴, 內連五臟六腑, 為沖任經氣彙集之處。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 臍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為腹壁最後閉合之處, 其表皮層最薄, 局部無皮下脂肪, 屏障功能最弱, 藥物敷臍易於穿透, 藥力可直達病所。 臍療可調整腸胃功能, 促進吸收, 有溫中散寒, 健脾燥濕, 澀腸止瀉的功效。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