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臨產前需知道什麼是側切和產鉗助產

越是臨近預產期, 你越是盼望著能早點兒和小胎兒謀面。 不過, 在這種急切的等待中, 又隱藏著一絲對分娩的焦慮和恐懼。 提前對分娩中的一些詞彙基本概念進行一下突擊學習, 可能會對你有所幫助!
側切
側切是指在寶寶出生前, 在產婦的陰☆禁☆道和肛門之間(醫學上稱會陰部位)的肌肉部分做的一個切口。 其目的是為了增大陰☆禁☆道的開口, 以方便胎兒的娩出, 同時避免會陰撕裂。 寶寶出生後, 醫生會進行傷口縫合。 手術及縫合的過程通常都會在局部麻醉的狀態下完成。 有些醫院在縫合時會使用可吸收的縫線。
Advertisiment
縫線會在產後數周內分解吸收, 不需要拆線。

臨產前需知道什麼是側切和產鉗助產

因為縫合的部位屬於身體比較嬌嫩的區域, 所以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完全癒合。 有些新媽媽在產後一兩周內, 還會感覺有些疼痛。 不過, 側切一般不會留下任何後遺症, 對今後的性☆禁☆生☆禁☆活也不會有太多妨礙。
產科醫生曾經常規性地為分娩的女性做側切, 希望能加快分娩過程。 很多專家還認為, 整齊的側切切口應該比自然裂傷更好癒合。 但是過去的20年中, 大量的研究結果對以上的理論持否定態度, 大多數專家現在同意, 側切不應該常規使用。
產鉗助產
是指醫生使用兩個金屬制的、大勺狀的產鉗夾住胎兒的太陽穴, 配合產婦的分娩用力,
Advertisiment
將胎兒拉出的助產方法。 是胎兒在產道中下降緩慢或無法前進, 或者胎兒宮內缺氧需要儘快取出胎兒時可以採取的方法。
有些准媽媽擔心產鉗助產可能會使胎兒的頭部變形, 或者出現其他問題。 實際上, 產鉗助產目前已經是一項較為成熟的技術, 一般產科醫生都可熟練掌握。 而且, 產鉗助產就是為了避免生產時間太長, 胎兒的頭長時間受到壓迫或因缺氧而引起腦部障礙才採取的措施。
但是, 產鉗也許會造成寶寶面部皮膚擦傷, 所以寶寶出生後的幾天裡太陽穴上會有幾塊紅斑, 不過大多數很快就會消失。
總之, 希望各位准媽媽通過以上的學習, 對側切和產鉗助產有進一步的瞭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