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臨產後骨盆出口徑線臨床分析

對45例產婦在臨產後進行骨盆出口徑線的測量, 結果發現:在第一產程出口橫徑為7.5~8.5cm時, 第二產程大多均增大0.5~1cm。

出口橫徑在臨床中的意義:骨盆分為入口面、中骨盆及出口面。 出口面包括出口橫徑和後矢狀徑, 尤其出口橫徑更為重要, 它是胎頭通過中骨盆而進入出口面, 能否順利經陰dao分娩的徑線。 若出口狹窄則妨礙胎頭內旋轉完成。 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骨盆及骨質圍繞出口面的橫徑。 出口橫徑過於短小≤6cm時, 即使後矢狀徑再大也無法補償, 臨床上很少遇到單獨一個面狹窄, 特別是中骨盆與出口面的狹窄往往同時存在。

Advertisiment

注意臨產時的出口狹窄, 預防難產發生:經45例產婦的臨床觀察, 臨界狹窄的產婦都給以試產機會, 均能順利陰dao分娩, 而且在宮口開全時出口橫徑都增大0.5~1cm, 而且有的胎兒體重偏大, 也能順利分娩, 這是值得我們臨床研究的一個新課題。 有條件的可利用超聲波監測分娩及胎頭機轉的全過程, 這會給臨床提示更準確的科學依據。 而臨床測量雖不太準確, 0.5cm的差距還是容易識別的, 在臨床應用時劃分過細並不實用。 除骨盆大小外, 胎兒大小、胎方位、產力及胎頭的可塑性等因素均可影響分娩的預後。

[1]因此除了絕對性狹窄外, 都需給以試產機會。

[2]但要嚴密觀察產程進展情況, 尤其對出口狹窄要掌握得嚴格些。

Advertisiment
這就要求產房護士認真做好待產的每一環節工作, 既要觀察先露下降、宮口進展、宮縮、胎心等情況, 也要觀察骨盆情況, 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師處理。 在頭位分娩中, 順產與難產是相對的, 可以互相轉化, 它受分娩三大因素(骨盆、胎兒、產力)錯綜複雜的關係所影響, 在分娩過程中, 骨盆和胎兒大小是不變因素, 而胎頭位置和產力是可變的因素。

[3]因此, 如何評估三大因素的關係、及時發現難產並加以糾正, 選擇分娩方式, 保證母嬰安全是產科工作者需要重視和解決的問題。

相關用戶問答
  • 3回答

    產後骨盆矯正應該怎麼做呢

    你好,通常情況下,產後如果需要盆骨矯正帶的,建議在產後2個月內進行骨盆收緊,在此短時間內收緊效果是最理想的。大概需要2個月的時間,因為韌帶恢復到原來到堅硬程度也需要2個月的時間,這種如果收緊的好,效... [詳細答案]

  • 1回答

    產後骨盆要怎麼護理啊?

    產後的骨盆護理對於媽媽們來說是非常的重要的,如果媽媽們不想自己擁有大屁股的話一定要做好產後的骨盆護理,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的媽媽都應該好好的護理。首先媽媽們可以選擇用骨盆帶來幫助骨盆的收緊,媽媽們可... [詳細答案]

  • 1回答

    產後骨盆護理有什麼重要性嗎?

    產後媽媽的骨盆會變大變松,如果產後媽媽不護理好骨盆的話就身材來說就很容易變成大屁股,我相信這是很多媽媽都不想發生的。另外,產後骨盆鬆弛沒有護理好的話很容易會導致媽媽們腰痛,肩酸,嚴重的話還會出現行走... [詳細答案]

  • 1回答

    產後骨盆疼怎麼辦?

    女性在懷孕期間由於激素的影響骶髂關節略有鬆弛。所以在懷孕期間和產後盆骨會有點疼是正常的,一般在產後一個月後會恢復正常的。 [詳細答案]

  • 1回答

    產後骨盆大了一圈啊,請問有什麼辦法可以回到以前嗎?

    如果是剛生產不久的話。立刻綁骨盆帶的話,恢復的幾率比較大,是可以讓骨盆回到原來位置的。。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