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臨產徵兆分類型 准媽媽要區別對待,愛美媽媽網分享臨產徵兆

眼看著預產期慢慢接近, 許多准媽媽的心情一定開始忐忑不安起來, 深怕隨時就要生產了, 自己卻趕不及沖到醫院去。 究竟, 生產前有什麼徵兆?又該做些什麼準備呢?

接近臨盆前, 身體會出現許多許多變化, 例如落紅、陣痛、腰酸背痛甚至疑似破水等, 常常搞得准媽咪神經緊張, 以為自己隨時要生了。 不過, 身體出現這些變化, 並不一定都需要趕緊送醫待產, 媽咪們可以按照下列情況稍加判斷一下:

1. 需要送醫檢查、待產的情形

a. 規則性陣痛

以第一胎而言, 如果每5至10分鐘有規則性陣痛, 每次持續持續15~30秒的話,

Advertisiment
就可以送醫檢查, 準備待產。 懷孕第二胎以上的媽咪產程較快, 所以, 如果每10分鐘有一次規則性陣痛就要趕緊送醫了。

有時候, 媽咪們不一定有陣痛的感覺, 而是腰部一陣陣的酸了起來。 如果腰酸的頻率和上述相同, 也應該到醫院檢查是否需要待產了。

c. 落紅或見血

在子宮開始收縮前24至48小時, 媽咪通常會發現有混雜些許黏稠黏液的血絲狀分泌物從陰☆禁☆道流出, 假如出血量多於生理期第二天來的月經量, 並且合併一點血絲, 感覺腰酸、子宮收縮, 子宮頸也逐漸張開, 就要盡速送醫。

d. 便意感

肛門不自主想用力, 有排便的感覺, 尤其在陣痛時更強烈。 此時應盡送就醫, 並且深呼吸或做哈氣動作, 不要用力。

e. 胎動過少

假如胎動愈來愈少,

Advertisiment
每天少於十次以下, 就一定要到醫院檢查。

◎ 小叮嚀

如果產兆相當明確, 就是得送醫院檢查待產的話, 媽咪們千萬不要拖, 為了害怕待產時肚子餓或者產後無法洗澡, 而硬撐著要在家裡吃飽梳洗完後才要去醫院。 尤其時破水之後, 還拖著不去醫院只會增加感染及胎兒缺氧的風險。 事實上, 到醫院檢查之後, 如果醫護人員判斷還不會馬上生出來, 都可以在此時提出吃飯洗澡的要求, 媽咪不用太過擔心。

2. 不用急著送醫的情形

a. 輕鬆的感覺

懷孕最後二到四星期, 由於胎兒頭部先下降到骨盆腔, 因此媽咪會有一些輕鬆的感覺, 例如呼吸比較容易, 吃東西後不太容易覺得胃脹, 腹部上端感覺壓力變輕。 但相對的,

Advertisiment
由於壓力向下降, 會使腿部有短暫的痛, 陰☆禁☆道分泌物增加、小便次數也會增加。 這些現象都很正常, 不需要做特別處理。

◎ 小叮嚀

如果早就決定好要剖腹, 記得在預產期兩個禮拜以前就跟醫師約好。 一來醫師比較容易排出空檔, 二來接近預產期時, 寶寶隨時可能出生, 太晚講的話, 搞不好還來不及剖腹, 寶寶就先到人世報到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