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自己不改變,別指望孩子能超越你多少

我這輩子是沒有指望了, 就等著看他們將來混出個什麼名堂。 別指望孩子們能超越你多少, 我們得先改變。

搬家了, 除了挪走那些家電, 我還有很多書要搬。 於是和搬家公司的人商量價錢。

“我還有一些書要搬, 您說加多少錢?”

“帶我看看吧。 ”於是我領著這個汗濕了衣裳的搬家工人進了書房, 裡面的書已經全部裝好了, 幾十個箱子, 讓他愣了一下。

“你說你看這些玩意兒幹啥!”一邊說, 他一邊用腳踢我的箱子。 我這愛書如命的人, 只能忍受心愛的寶貝們被“踐踏”了。

“那就加50吧!”也算是個痛快人。

搬了幾箱, 那人說:“不行,

Advertisiment
你給我們買水。 ”我下樓買了十來瓶水。

又搬了幾箱, 那人說:“不行, 得給我們買煙。 ”我下樓又買了幾包煙。

“哎呀, 搬個家這麼麻煩, 這些書看了就扔了唄!”看來他對我的書很有意見。 我得幫它們*。

“敢問今年貴庚啊?”一問才知道, 我們都是一年的。

“其實還要真感謝這些書啊。 如果我不是讀了這些玩意兒, 可能今天就和你幹一樣的活兒了。 ”他一聽, 點頭稱是。 “所以我讓我兒子多讀書啊, 可是他就不愛。 ”

“你讀書嗎?”

“我一個搬家的大老粗, 讀啥書啊, 還嫌力氣不夠使啊?”他笑呵呵地問我。

“你看你在家不讀書, 怎麼又要求孩子多讀書呢?你要是讀書, 孩子不跟著學嗎?”

他想了想, 問我:“你幹啥的?”

“我呀, 就是幫別人解決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的。

Advertisiment
”說完遞給他一張名片。

“崔老師啊!原來是你。 我還說報紙上那人和你像呢!那今天搬書的錢不要啦!算是我們家長的感謝吧!”他變得熱情起來, 我倒是沒有料到自己的知名度已經普及到搬家公司了。 心中暗暗好笑, 順手從書箱子裡拿出幾本書。

“錢肯定要給的, 我倆同歲, 今天大家幫忙, 我就送給你幾本書回去翻翻吧。 ”他一聽更高興了, 樂呵呵地幫著我搬進了新居。

這個故事, 一直放在我的心中。 同樣是48歲, 境況卻大不相同。 當然我也知道, 還有很多同齡人做得比我成功。

相同的歲數, 不同的命運。 我們的孩子們今天是在同一起跑線上, 但十年二十年之後, 他們之間的差距會有多大呢?

作為過來人, 我們都知道差距是一點一滴慢慢積累的。

Advertisiment
所以我們敦促孩子們去努力, 不能鬆懈, 可他們似乎毫不放在心上。 現在可以稱為“差不多先生”的孩子不在少數, 年紀輕輕, 就虔誠地奉行著“中庸之道”, 凡事只求個差不多就行了。

考試退步了, 家長急著分析原因, 可孩子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沒選上班幹部, 家長還擔心他自尊心受打擊, 結果人家完全無所謂;鄰居的孩子學習好, 家長拿著作比較, 他裝作沒有聽見……“差不多就行啦”, 嘴裡說著這樣的話的孩子, 是很難有明顯的進步和成就的, 因為他根本就不要求自己進步。

孩子的這種“中庸”, 其實是家長的“傑作”, 只是, 我們從來沒有意識到。

你的孩子成績很好, 但偶爾出現一兩次失誤, 得到的不是關心和安慰, 而是責備,

Advertisiment
這種行為很容易導致孩子對學習和其他事情提不起興趣。 你滿足於相對安逸的生活狀態, 雖然你苦口婆心地讓他要勇爭第一, 可自己卻不願意與人競爭, 有時間你不會去看書、學習, 而是經常打打麻將、喝喝酒、釣釣魚, 這種言行很容易影響到孩子的人生觀。 這樣的環境之下, 孩子的“差不多”心理和行為也就出現了。

和孩子們一起談理想、事業, 用美麗的理想來鼓勵孩子發展興趣愛好, 也以此來鼓勵自己。 家長們不用因為自己的職業不夠體面而不好意思, 你用雙手養活了一家人, 這是值得驕傲的事情。 用這種自給自足的人生態度去影響孩子們, 比任何說教和禮物都來得珍貴。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