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網導讀:
自戀寶寶是怎麼來的?一些寶寶特別“臭美”, 年齡不大就開始四處誇讚自己漂亮, 問別人“我漂亮嗎?”。 這些行為讓家長覺得很奇怪, 那麼, 自戀寶寶是怎麼來的?
Advertisiment
自戀的出處是出於歐美文學作品中的, 直譯成中文是“水仙花”。 典故是源於一個淒美的古希臘神話故事:那時候美少年那西斯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倒影, 便愛上了自己, 每天茶飯不思, 憔悴而死, 變成了一朵花, 後人稱之為水仙花。 精神病學家、臨床心理學家借用這個詞, 用以描繪一個人愛上自己的現象。
剛剛出生的小孩子是不存在“自我意識”這一說的, 所以, 也沒有法明白“自我”和“他人”不同。 在小寶貝們看來, 自己蹬來蹬去的小腿和放在床邊的奶瓶都是自己的一部分, 受自己的支配與控制。 他們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甚至從某種角度講, 是他們創造了世界。 這個時候, 寶寶處在完全自戀的狀態中。
Advertisiment
小孩子們在慢慢的長大, 在她們1-2歲的時候就漸漸開始形成自我意識, 他們慢慢的能夠可以明白“我的”還有“你的”、“他的”。 此時, 如果媽媽和家人的關注和愛一如既往地持續, 那麼, 寶寶自己也會在內心中深深地相信“我是可愛的”、“我是被接納的”、“我很不錯”。 這就是寶寶“自戀”形成的基礎。
再過幾年, 小孩子的主客體分離能力更加完善, 他們開始產生濃厚的探索外部世界的興趣, 不僅如此,
Advertisiment
總結:剛剛出生的小孩子是不存在自我意識的。 在她們1-2歲的時候就漸漸開始形成自我意識, 這就是寶寶“自戀”形成的基礎。 2-3歲的寶寶到了自主地進行許多活動的階段, 這時應該鼓勵他們。
Links 區分:自戀與自我中心
我們說到, 在寶寶剛出生時, 他的需要往往是被全然、無條件地滿足的, 這也構成了他自以為是全世界中心、“所有人都圍著我轉”的想法。
Advertisiment
不過此時, “自我中心”的寶寶其實已經明白, 自己並不是“無所不能”的。 他很清楚自己的無能所在, 因此才會在需求沒有獲得滿足時, 出現暴怒等情緒與行為。 這時的他與早期的“自戀”可不同了:在1-3歲時, 他有一種“全能感”, 是很真誠地相信, 自己就是全世界的中心, 就是無所不能的。
Advertisiment
“自戀”從何而來?
“在他的生命之初, 嬰兒是完全自戀的。 他感到世界都聽從他的召喚, 世界是他的一部分,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 是他創造了世界。 當他聽到外面的聲音, 他會認為是他創造的;當媽媽對著他微笑, 他以為是他遙控了一個娃娃。 在嬰兒自戀的幻覺中, 他認為是他的意願指揮著媽媽滿足他不同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