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快媽媽
鄰居崔女士有個8歲的女兒叫青青, 剛上小學一年級。 每天早上叫青青起床是讓媽媽最頭痛的時候, 因為青青總是賴在床上不起來, 幹什麼事都要媽媽幫忙。
在叫醒青青前, 媽媽要為她接好刷牙用的水, 還要把牙膏擠到牙刷上;然後把早飯端上桌, 在青青吃完早飯後, 媽媽趕緊去收拾她的碗筷, 把青青的被子疊好。 然後, 媽媽還要幫青青背上書包, 送她去上學。
剛開始, 媽媽並沒有覺得什麼, 認為孩子的任務是讀書, 只要把書讀好就行了。 後來, 媽媽看了中央電視臺播放的“神童”魏永康的經歷。
Advertisiment
魏永康出生後, 永康媽媽對永康的唯一要求就是好好學習, 其他的事情, 永康從來都不用管, 媽媽替永康做得井井有條。 剛開始, 這種教育似乎很成功。 魏永康13歲時考上了大學, 17歲到中科院碩博連讀。 然而, 母親溺愛造成的後果在永康的求學階段終於暴露出來了。 永康除了學習成績好以外, 他不懂得如何照料自己, 不懂得如何與周圍的人交往。 讀研究生後, 因為生活長期不能自理, 知識結構不適應中科院的研究模式, 被學校勸退。 這給永康和永康的媽媽致命的一擊, 從這以後, 對媽媽言聽計從的永康開始反叛, 他選擇了一條與媽媽的希望截然相反的路。
看完這個故事, 青青媽媽才意識到, 自己太勤快了, 這對孩子可能沒有好處。
Advertisiment
專家點評
義大利著名兒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說:“教育首先要引導兒童沿著獨立的道路前進。 ”幼兒期是孩子從完全依靠父母開始向獨立自主過渡的階段, 是培養和訓練孩子獨立性的重要時期。
家長對孩子的過分呵護, 是孩子自理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許多家長忽視了孩子在逐漸長大, 不相信孩子的能力, 認為孩子就是孩子, 需要家長的保護, 比如:有些家長怕孩子不會削鉛筆, 先把鉛筆削好;怕孩子上學途中發生意外, 長期為孩子當“隨行保鏢”, 等等。
還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專心學習, 什麼事都不讓孩子去做。 早晨起床幫孩子疊被, 上學前幫孩子收拾書包, 有時還經常被孩子埋怨, 忘了帶某些學習用具了。
Advertisiment
要知道, 孩子生來並不是要人照顧的, 他們的依賴性多半與父母的包辦代替有關。 父母包辦、代替得越多, 孩子的依賴性就越強, 選擇的機會就少了, 做決定的機會當然更少, 就會養成凡事依賴父母的習慣。 反之, 如果父母不插手孩子可以做的事, 孩子沒有了依靠, 就會自己開始動手做了。 總之, 只要家長有意識地鍛煉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走人生之路, 孩子會比家長們想像得更獨立、更成熟。
“懶”媽媽心得
現在不少獨生子女的家長對孩子過分地寵愛, 過度地保護, 過多地照顧, 生活上包辦代替, 致使許多孩子缺少獨立性, 生活自理能力低下, 依賴性強, 意志薄弱, 這是家庭教育的一大弊端。 所以, 每一位元家長都要認識到培養孩子獨立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Advertisiment
心得1:支持孩子自己來
獨立自主是孩子的自發要求, 是他們自身發展的需要。 孩子從兩三歲開始就產生強烈的自主願望, 常常執拗地說“我自己來”“我自己吃”“我自己走”, 感覺自己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 不想受到別人的干預, 也不願得到別人的幫助。 這表明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 有按照自己意願行事的要求。 這種渴望獨立自主的傾向是幼兒期重要的心理特徵。
在這種情況下, 想要當個稱職的媽媽, 就要適當滿足孩子的獨立願望, 支持孩子“自己來”。 凡是孩子能自己做的事, 媽媽就要支持他自己做, 並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
Advertisiment
心得2:稱讚孩子的自我服務行為
心心與拉拉住在同一個社區, 同上一所幼稚園。 他們的媽媽都很疼愛他們, 但是兩人教育孩子的觀點不同, 做法不同, 因此對孩子產生的影響也不同。
孩子上中班時, 幼稚園老師要求孩子學習整理床鋪, 到學校後還要講述自己的心得。 兩個孩子清晨起床後按照老師教的方法, 自己動手疊被子。
因為孩子是第一次疊被子,所以疊得都不怎麼好。但是面對孩子自己動手疊的並不整齊的被子,兩位母親是怎麼做的呢?
心心的母親氣衝衝地沖孩子喊著:“我說你不會疊,你偏要逞能,看!疊得亂七八糟,像什麼樣子!去去去,讓我重新給你疊。”媽媽不由分說地把孩子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疊好的被子打開,重新疊了起來。心心沮喪地走到一邊,傷心極了,從此她再也不願“逞能”了,不想再嘗試做任何沒做過的事情,反正媽媽能幹,讓媽媽去幹好了。結果可想而知,心心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差。
拉拉的媽媽欣喜地誇獎孩子:“喲!今天拉拉自己會疊被子了,真能幹。來!讓媽媽看看。嗯,真不錯,如果這個地方再整理一下就更好了。”媽媽一邊說著,一邊教孩子怎樣把被子疊得更整齊。拉拉受到鼓勵,不僅把被子疊得越來越整齊,而且獨立做事的興趣和信心都越來越強了。
由於孩子年齡小,能力差,在嘗試“自己來”時往往會搞得一塌糊塗,這時,媽媽應當耐心指導,做好示範,教會孩子“自己來”的技能,幫助孩子進步、成功。而不應當代勞,更不能苛求斥責,否則勢必會導致孩子膽怯、消極、缺乏自信的不良心理。
心得3:向孩子示範自我服務的方法
每一位媽媽都應該明白,與其每次為孩子服務,不如向孩子傳授自我服務的方法,讓孩子學會為自己服務。
訓練孩子自我服務時,懶媽媽應該堅持由簡單到複雜的原則,鼓勵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先讓孩子自己脫褲子、脫鞋子,然後再教孩子穿的方法。如果孩子暫時不會,可以慢慢練習,不過要天天學,天天練,不僅孩子需要有耐心,媽媽更需要有耐心。
再比如,教孩子自己洗手時,懶媽媽可以打開水龍頭,教孩子把手放在水下洗,然後邊念兒歌邊洗手:“手心手心搓搓搓,手背手背搓搓搓,換個手背搓搓搓,手指縫縫搓搓搓,水龍頭關掉甩甩幹,一、二、三,擦乾淨小手。”
在懶媽媽的示範下,孩子會漸漸掌握自我服務的方法,從此,孩子就會自願地去做這些事情,而不需要媽媽每次都幫忙。
因為孩子是第一次疊被子,所以疊得都不怎麼好。但是面對孩子自己動手疊的並不整齊的被子,兩位母親是怎麼做的呢?
心心的母親氣衝衝地沖孩子喊著:“我說你不會疊,你偏要逞能,看!疊得亂七八糟,像什麼樣子!去去去,讓我重新給你疊。”媽媽不由分說地把孩子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疊好的被子打開,重新疊了起來。心心沮喪地走到一邊,傷心極了,從此她再也不願“逞能”了,不想再嘗試做任何沒做過的事情,反正媽媽能幹,讓媽媽去幹好了。結果可想而知,心心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差。
拉拉的媽媽欣喜地誇獎孩子:“喲!今天拉拉自己會疊被子了,真能幹。來!讓媽媽看看。嗯,真不錯,如果這個地方再整理一下就更好了。”媽媽一邊說著,一邊教孩子怎樣把被子疊得更整齊。拉拉受到鼓勵,不僅把被子疊得越來越整齊,而且獨立做事的興趣和信心都越來越強了。
由於孩子年齡小,能力差,在嘗試“自己來”時往往會搞得一塌糊塗,這時,媽媽應當耐心指導,做好示範,教會孩子“自己來”的技能,幫助孩子進步、成功。而不應當代勞,更不能苛求斥責,否則勢必會導致孩子膽怯、消極、缺乏自信的不良心理。
心得3:向孩子示範自我服務的方法
每一位媽媽都應該明白,與其每次為孩子服務,不如向孩子傳授自我服務的方法,讓孩子學會為自己服務。
訓練孩子自我服務時,懶媽媽應該堅持由簡單到複雜的原則,鼓勵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先讓孩子自己脫褲子、脫鞋子,然後再教孩子穿的方法。如果孩子暫時不會,可以慢慢練習,不過要天天學,天天練,不僅孩子需要有耐心,媽媽更需要有耐心。
再比如,教孩子自己洗手時,懶媽媽可以打開水龍頭,教孩子把手放在水下洗,然後邊念兒歌邊洗手:“手心手心搓搓搓,手背手背搓搓搓,換個手背搓搓搓,手指縫縫搓搓搓,水龍頭關掉甩甩幹,一、二、三,擦乾淨小手。”
在懶媽媽的示範下,孩子會漸漸掌握自我服務的方法,從此,孩子就會自願地去做這些事情,而不需要媽媽每次都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