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自我激勵能力可以讓孩子人生完美

激勵的力量是強大的, 孩子在成長道路上, 多多少少總會遇到難題, 父母學會激勵孩子, 教會孩子自我激勵, 可以激發孩子更大的熱情和發展潛質。

親子現場

案例1:

袁文今年上初三, 學習成績一直不理想, 可是他就要參加中考了, 如果再這樣下去, 連進入普通高中都很難, 爸爸為此很頭疼。

為了激發孩子的鬥志, 爸爸說, 如果在期末考試中袁文的成績能夠有所提升, 爸爸就會給他意外的驚喜, 結果, 孩子暗自給自己鼓氣, 每天堅持認真複習, 考試成績真的提高了很多。

這天, 同學王明騎著一輛很好的自行車來袁文面前炫耀,

Advertisiment
袁文知道爸爸要送給自己什麼禮物了, 他最喜歡這款自行車, 爸爸肯定會送給自己一輛和王明那款一樣的自行車。

結果, 爸爸如願給他買了一輛他喜歡的自行車, 袁文對爸爸說:“爸爸, 我太喜歡這個獎品了, 那是我通過自己的努力得來的, 很有意義。 ”

案例2:

林爽今年上七年級, 平時喜歡聽爸爸媽媽誇獎她的話。 有時候, 爸爸媽媽一誇獎她, 她的學習勁頭就很高, 如果很長時間不誇獎她, 她的學習成績就會下降。

她還希望老師也可以誇獎她, 這樣她會覺得受到鼓舞。 父母瞭解孩子的心理, 於是每次都想方設法地去求老師給她多一些鼓勵。 但老師面對那麼多的同學, 有時候會將這件事情忽略, 林爽回家後就會悶悶不樂。

Advertisiment

這個學期, 班裡換了新老師, 對學生很嚴格, 很少表揚學生, 林爽竟然因為沒有得到老師的鼓勵, 而不想去上學了。

媽媽意識到, 平時太寵孩子了, 使孩子無法擺脫對他人激勵的依賴, 自己又不會自我激勵, 導致了現在這種情況。

專家剖析

每個孩子都希望在自己生活、學習的過程中, 得到他人的激勵, 但是事情的最終發展還是要靠內因起作用的, 所以父母應該教育孩子, 不要將期望寄託在他人身上, 要學會自我激勵。

孩子的行為大部分是通過激勵產生的, 通過不斷的自我激勵, 孩子會產生一種強大的動力, 激勵他取得新的成績, 最終到達成功的頂峰。 自我激勵會鼓舞孩子做出選擇並付出行動, 它能激勵孩子將熱情、情緒、習慣、態度等調動起來,

Advertisiment
促進孩子的發展。

德國人力資源開發專家斯普林格在《激勵的神話》一書中寫道:“強烈的自我激勵是成功的先決條件。 ”世界上做出突出成績的人, 無不是在這種高度的自我激勵下, 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前進, 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

通過對一所學校的學生進行研究, 沒有進行過自我激勵的學生, 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左右, 當孩子進行自我激勵時, 其能力可以發揮到80%左右, 由此可見, 激勵對於孩子的重要性。

對於孩子來說, 通過進行自我激勵, 可以激發他們的潛能, 從而使他們有更好的表現, 而良好的表現, 又會促使孩子做出進一步的自我激勵。 在生活中, 父母要注意引導孩子學會自我激勵,

Advertisiment
讓孩子在自我激勵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潛能, 走向成功。

自我激勵是孩子良好習慣內化的結果。 其實孩子重視的不是父母給的物質上的獎勵, 而是對自己努力的肯定, 從而激勵自己, 促使自己能夠正確面對各種外界的誘惑。 父母雖然會鼓勵孩子, 但是父母不可能隨時守在孩子身邊, 也不可否認有些對孩子要求甚高的父母, 無法接受孩子的低潮, 不僅不會激勵孩子, 還會責駡孩子。

既然如此, 父母就要經常教育孩子學會自我激勵, 讓孩子感到脆弱和遇到挫折的時候, 自己激勵自己, 給自己信心和勇氣, 增加成功的砝碼。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