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自然分娩需要側切嗎?

首先說說什麼是“側切”。 側切的全稱是“會陰側切”, 指的是在分娩的時候, 醫生主動在產婦的會陰部位用特殊的剪刀剪開一個口子, 等分娩結束後又重新縫上這樣一個過程。 對於准媽媽而言, 側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產後會陰的不適, 對於醫生或助產士而言增加了接生的時間和縫合的操作。 如此看來, 側切是件兩不討好的事情!那麼為什麼經常還要做側切呢?不做側切行不行?醫生幹嘛要自找麻煩來這麼一剪刀呢?

這就涉及到側切的目的是什麼。 側切的方法基本是兩種, 一種是正中切開, 一種是側斜切開,

Advertisiment
具體選擇哪種今天咱們不細說。 但是無論選擇哪種方法, 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人為地擴大會陰出口的面積, 增加會陰出口的彈性。 幾千年的醫學實踐發現, 絕大多數的媽媽(特別是初產婦)分娩時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會陰的撕裂和損傷, 無非程度輕重不同而已。 這種自然的傷口有時候不規則, 深淺不一, 醫生修復起來比較困難, 損傷的組織要完整對合不太容易。 所以很多醫生認為, 與其讓會陰自然地撕開一個不規整的傷口, 還不如人工地剪開一個整齊漂亮的切口, 這樣產後縫合起來比較方便, 切口也容易長好。

除了保持會陰整齊和美觀以外, 側切最重要的功能是減少母體和胎兒損傷的機會。 剛才提到,

Advertisiment
側切的根本作用是擴大會陰的出口和彈性。 那麼何時需要擴大切口, 增加彈性?首先, 寶寶出現缺氧的情況, 需要儘快讓孩子出來的時候;還有寶寶是早產兒, 不能長時間在陰☆禁☆道裡受擠壓的時候, 都需要來這麼一剪刀, 給寶寶一條娩出的“康莊大道”, 儘快結束分娩。 其次, 雖然寶寶很正常, 但是寶寶個頭過大, 或者寶寶媽的會陰太緊、太短(醫學上稱為“會陰條件不佳”), 如果直接分娩很可能造成會陰嚴重的撕裂或損傷時, 醫生基本會選擇側切以防止會陰嚴重的損傷。 要知道, 嚴重的會陰撕裂比側切更加可怕。 再次, 如果分娩的半路出現一些難產的跡象, 或者因為其他原因醫生需要採用器械來説明分娩, 比如要用吸引器、產鉗,
Advertisiment
那麼必須給這些器械提供陰☆禁☆道裡操作的空間, 側切是提供這種額外空間的唯一但是最有效的辦法。 還有一個影響側切的因素, 就是接生醫生的技術水準和經驗。 同樣大小的胎兒, 往往經驗豐富的助產士不側切, 而接生數量較少的醫生或助產士選擇側切。 此時, 醫生或助產士對接生成敗的信心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由此可以看出, 是否做側切取決於很多方面的因素。 很多朋友問我個人的實踐是什麼。 排除上述那些必須側切的情況下, 具體而言, 經產婦往往會陰條件比較好, 所以正常大小的胎兒一般不側切;對於初產婦而言, 我個人基本都做側切。 如果寶寶比較小, 我會切一個很小很小的口子;而比較大的寶寶當然要切一個大口子。

Advertisiment
只有少數孩子確實不大, 媽媽會陰條件很好的才考慮不側切。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經驗和實操, 不是產科接生的規範。

很多准媽媽怕側切, 是覺得用一把剪刀把一塊肉生生的剪開肯定很疼。 我的經驗是, 側切前一般都要麻醉, 而且都是在宮縮最強烈的時候做的, 這時候宮縮的疼痛常常讓孕婦已經感覺不到側切了。 所以, 側切剪開的時候並不可怕, 此時往往孕婦並不知情, 反而縫合的時候如果麻醉效果不好會比較痛。

說了那麼多側切的必要性, 那麼側切有沒有壞處?當然有。 首先側切畢竟也是一種損傷, 而且是把會陰肌肉剪開, 和非常表淺的自然撕裂相比損傷還是大的。 這時候醫生的經驗就很重要,

Advertisiment
他需要權衡是側切損傷大還是自然撕裂損傷大。 其次, 側切傷口縫合得再完美, 也畢竟存在傷口感染、癒合不良、傷口裂開等問題。 還有, 側切對會陰結構的破壞可能若干年後是盆腔臟器脫垂, 也叫做盆底功能障礙疾病(比如尿失禁、子宮脫垂、陰☆禁☆道膨出等等)的一個因素。

一言以蔽之, 多數情況下決定是否側切其實就是權衡自然撕裂的風險到底有多大。 在少數情況下, 側切是挽救胎兒或者保護母體的重要措施, 沒有商量的餘地。 希望大家正確的認識側切的利弊;分娩時和醫生溝通側切是否必要;確實需要側切時也無需恐懼, 積極配合, 側切終歸只是產科的一個常用的小手術。

相關用戶問答